李廣是隴西郡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家族世代傳習箭術。漢孝文帝十四年,北方少數民族匈奴族大舉南侵,李廣以良家弟子的身份隨軍征戰,由於善騎射,斬殺敵軍多名,被任命為中郎。漢景帝繼位後,李廣先任隴西都尉,後調任騎郎將。吳王劉濞率諸侯王謀反的時候,李廣跟隨大將周亞夫參戰,戰功卓著。謀反被平定後,李廣又調任上穀太守。擔任上穀太守期間,匈奴每天都來進犯。典屬國公孫昆邪於是對景帝說:“李廣的才氣乃天下無雙,但如果他憑仗著自己的才能與匈奴硬拚,到頭來皇上恐怕會失去他。”景帝便調李廣擔任上郡太守。但後來邊境形勢吃緊,景帝又不得不讓他鎮守邊境。李廣曾經擔任過隴西、北地、雁門、代郡、雲中等地的太守,每到一地都率兵奮力抵抗匈奴。
曾有一次,李廣隻帶領了一百多名騎兵,與幾千名匈奴騎兵遭遇。匈奴發現對方人數很少,以為隻是誘敵的騎兵,便跑上山去,拉開了陣勢。李廣手下的一百多名騎兵很緊張,想勒馬往回跑,李廣卻阻止了他們,說:“我們的大本營離這兒有幾十裏路,如果我們現在往回跑,匈奴一旦追殺我們,能把我們一下子殺光。但如果我們停馬不走,他們就認定了我們隻是誘敵的,反而不敢攻打。”李廣率領這一百名騎兵迎敵而上,在距匈奴陣地隻剩二裏路的地方停下來,並下令:“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不由得疑惑地問:“解下了馬鞍,萬一這麼多匈奴人一齊衝過來,我們豈不是連逃都來不及?”李廣說:“解下了馬鞍,就是進一步向匈奴人表明我們不逃跑,讓他們認定我們隻是來誘敵的。”騎兵們便按李廣吩咐的去做了,匈奴人果然不敢進攻。到了黃昏,李廣再讓騎兵們放開馬,各自躺倒休息,匈奴人更奇怪了,不敢貿然行動。半夜時分,匈奴人終於確信了附近埋伏著漢朝軍隊,隨時有可能發動襲擊,便撤兵離去。就這樣,直至次日早晨,李廣方才率領著這一百多名騎兵,平安地回到了大本營。李廣的勇敢和沉著徹底折服了大家。
漢景帝去世後,漢武帝繼位。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漢朝軍隊想以雁門郡馬邑城(在今山西省朔州市境內)作誘餌,並派軍隊埋伏在馬邑城附近,想讓匈奴單於(chán yú,匈奴首領)中計。李廣擔任了驍騎將軍,指揮這場戰鬥。可惜匈奴單於識破了漢朝軍隊的計謀,還沒有到馬邑城就覺出了異樣,很快逃走。李廣不服。為消滅匈奴軍隊的有生力量,已由衛尉提升為將軍的李廣再度率兵,從雁門關出發攻打匈奴。不料匈奴軍隊人多勢眾,非但沒被打敗,李廣本人也被他們活捉。匈奴單於早就聽說李廣勇猛而善兵法,便命令道:“捉住了李廣,要把活的送來!”匈奴騎兵便把受了傷的李廣安置在兩匹馬中間一隻特製的網袋裏。走出十餘裏,假裝死去的李廣發現一名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正巧經過他的身邊。李廣一躍而起,神奇地躍上了那匹馬,並把少年推下去,然後便策馬狂奔。匈奴出動數百名騎兵追趕著他,他一邊騎馬,一邊用那少年的弓箭朝後射箭,射殺了多名匈奴騎兵,得以成功逃脫。李廣找到了他屬下的剩餘部隊,並回到了京城。然而,朝廷認為這一仗損失過大,又沒有成果,李廣本人還被匈奴俘虜,這些罪錯足以判他死刑。念及他以往的功勞,家人又拿出了一筆贖金,李廣方才免於一死,但削官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