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漢中地 張遼威震逍遙津(2 / 3)

楊任敗後再戰,率部兩萬,動員龐德入列,撥兵一萬,這個張魯出手倒是挺大方的,說明他的軍事力量積蓄豐足。可羊毛出在羊身上,漢中地方不大,為這位教主的厲兵秣馬,得承受多大負擔啊!戰爭,這是最花錢的遊戲,但最後埋單還是落到老百姓頭上。西蜀劉禪亡國時,天府之國全部人口不足百萬,不及當下成都平原一個中等縣城的規模,可見三國時期的戰爭,給老百姓造成多大災難。

楊鬆貪名在外,諸葛亮想得馬超時賄賂過他,曹操現在想得龐德又派人送銀子去,而張魯卻信之不疑,可見此公比劉璋還不如了。漢末各霸一方的諸侯,除曹、孫、劉外,每況愈下,到張魯之輩,真是不堪一提了。

此時細作已雜到城中,徑投楊鬆府下謁見,具說:“魏公曹丞相久聞盛德,特使某送金甲為信,更有密書呈上。”鬆大喜,看了密書中言語,謂細作曰:“上覆魏公,但請放心,某自有良策奉報。”打發來人先回,便連夜入見張魯,說龐德受了曹操賄賂,賣此一陣。張魯大怒,喚龐德責罵,欲斬之。閻圃苦諫。張魯曰:“你來日出戰,不勝必斬。”龐德抱恨而退。次日,曹兵攻城。龐德引兵衝出。操令許褚交戰。褚詐敗,龐德來趕,操自乘馬於山坡上喚曰:“龐令名何不早降?”龐德尋思:“拿住曹操,抵一千員上將。”遂飛馬上坡。一聲喊起,天崩地塌,連人和馬跌入陷坑內去。四壁鉤索一齊上前,活捉了龐德,押上坡來。曹操下馬叱退軍士,親釋其縛,問龐德肯降否。龐德尋思張魯不仁,情願拜降。曹操親扶上馬,共回大寨,故意教城上望見。人報張魯:“德與操並馬而行。”魯益信楊鬆之言為實。

如此不惜重金,網羅人才,曹操怎會不成功呢?

次日,曹操三麵豎立雲梯,飛炮攻打。張魯見其勢已極,與弟張衛商議。衛曰:“放火盡燒倉廩府庫,出奔南山,去守巴中可也。”楊鬆曰:“不如開門投降。”張魯猶豫不定。衛曰:“隻是燒了便行。”張魯曰:“我向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得達。今不得已而出奔,倉廩府庫,國家之有,不可廢也。”遂盡封鎖。是夜二更,張魯引全家老小,開南門殺出。曹操教休追趕。提兵入南鄭,見魯封閉庫藏,心甚憐之,遂差人往巴中,勸使投降。張魯欲降,張衛不肯。楊鬆以密書報操,便教進兵,鬆為內應。操得書,親自引兵往巴中。張魯使弟衛領兵出敵,與許褚交鋒,被褚斬於馬下。敗軍回報張魯。魯欲堅守。楊鬆曰:“今若不出,坐而待斃矣。某守城,主公當親與決一死戰。”魯從之。閻圃諫魯休出。魯不聽,遂引軍出迎。未及交鋒,後軍已走。張魯急退,背後曹兵趕來。魯到城下,楊鬆閉門不開。張魯無路可走。操從後追至,大叫:“何不早降?”魯乃下馬投拜。操大喜,念其封倉庫之心,優禮相待,封魯為鎮南將軍,閻圃等皆封列侯,於是漢中皆平。曹操傳令,各郡分設太守,置都尉,大賞士卒。惟有楊鬆賣主求榮,即命斬之於市曹示眾。後人有詩歎曰:

和劉璋一樣,也就這點不敢作惡到底之心,令人稍許同情。

因為張魯的謀士閻圃,曾向這位教主建議,或北降魏武,或西結劉備,兩者擇一。張魯勃然曰:“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所以曹操更在意張魯這種拒絕劉備的姿態。

妨賢賣主逞奇功,積得金銀總是空。

家未榮華身受戮,令人千載笑楊鬆。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於乘時,時不可失也。”曹操歎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複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遂按兵不動。

司馬懿又一次亮相,此公見識,非同一般。“智者貴於乘時”,是極有道理的。

卻說西川百姓聽知曹操已取東川,料必來取西川,一日之間,數遍驚恐。玄德請軍師商議。孔明曰:“亮有一計,曹操自退。”玄德問何計。孔明曰:“曹操分軍屯合淝,懼孫權也。今我若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還吳,遣舌辨之士陳說利害,令吳起兵襲合淝,牽動其勢,操必勒兵南向矣。”玄德問:“誰可為使?”伊籍曰:“某願往。”玄德大喜,遂作書具禮,令伊籍先到荊州知會雲長,然後入吳,到秣陵來見孫權。先通了姓名,權召籍入。籍見權。禮畢,權問曰:“汝到此為何?”籍曰:“昨承諸葛子瑜取長沙等三郡,為軍師不在,有失交割,今傳書送還。所有荊州南郡、零陵,本欲送還,被曹操襲取東川,使關將軍無容身之地。今合淝空虛,望君侯起兵攻之,使曹操撤兵回南。吾主若取了東川,即還荊州全土。”權曰:“汝且歸館舍,容吾商議。”伊籍退出。

曹操到了晚年,正如許多老人那樣,思想行動逐漸趨於保守,甚至頑固。對他來講,外患固然重要,內憂更是關鍵。所以司馬懿勸他趁熱打鐵,一鼓作氣,解決西蜀問題,他以得隴不必望蜀,對再一次大動幹戈,持審慎態度。而此刻的他,更關注政權的賡續,接班人的挑選,反對派的搗亂,不同政見人士的控製,還有那個名義上的漢獻帝會不會製造新的麻煩,因此,平穩過渡,平和繼承,防止動亂,穩定人心,便成為他最主要的任務。

權問計於眾謀士。張昭曰:“此是劉備恐曹操取西川,故為此謀。雖然如此,可因操在漢中,乘勢取合淝,亦是上計。”權從之,發付伊籍回蜀去訖,便議起兵攻操;令魯肅收取長沙、江夏、桂陽三郡,屯兵於陸口,取呂蒙、甘寧回,又去餘杭,取淩統回。不一日,呂蒙、甘寧先到。蒙獻策曰:“見今曹操令廬江太守朱光屯兵於皖城,大開稻田,納穀於合淝,以充軍實。今可先取皖城,然後攻合淝。”權曰:“此計甚合吾意。”遂教呂蒙、甘寧為先鋒,蔣欽、潘璋為合後,權自引周泰、陳武、董襲、徐盛為中軍。時程普、黃蓋、韓當在各處鎮守,都未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