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興師 抗天兵蠻王初受執(2 / 3)

這類手段,在當代行之,大概要露馬腳的。不過,皮裏陽秋,佯作誤會,以訛傳訛,散播謠言,也是現今好弄權術的人很精通的一門學問。

定引兩部軍來降孔明,獻雍闓首級於帳下。孔明高坐於帳上,喝令左右:“推轉高定,斬首報來。”定曰:“某感丞相大恩,今將雍闓首級來降,何故斬也?”孔明大笑曰:“汝來詐降,敢瞞吾耶?”定曰:“丞相何以知吾詐降?”孔明於匣中取出一緘與高定,曰:“朱褒已使人密獻降書,說你與雍闓結生死之交,豈肯一旦便殺此人?吾故知汝詐也。”定叫屈曰:“朱褒乃反間之計也,丞相切不可信!”孔明曰:“吾亦難憑一麵之詞。汝若捉得朱褒,方表真心。”定曰:“丞相休疑,某去擒朱褒來見丞相,若何?”孔明曰:“若如此,吾疑心方息也。”

從八十七回,一直到九十一回,用相當於《三國演義》這部書的重頭戲“赤壁之戰”的宏大篇幅,展示蠻荒夷域的光怪陸離。加之一個絕對強者對付一個絕對弱者的從容、輕巧、不費吹灰之力就馬到成功的故事,最讓這些張著嘴巴,豎著耳朵的平頭百姓,聽得十分起勁了。

高定即引部將鄂煥並本部兵,殺奔朱褒營來。比及離寨約有十裏,山後一彪軍到,乃朱褒也。褒見高定軍來,慌忙與高定答話。定大罵曰:“汝如何寫書與諸葛丞相處,使反間之計害吾耶?”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忽然,鄂煥於馬後轉過,一戟刺朱褒於馬下。定厲聲而言曰:“如不順者皆戮之!”於是眾軍一齊拜降。定引兩部軍來見孔明,獻朱褒首級於帳下。孔明大笑曰:“吾故使汝殺此二賊,以表忠心。”遂命高定為益州太守,總攝三郡;令鄂煥為牙將。三路軍馬已平。

諸葛亮製服這些非等量級的對手,當然易如反掌。

於是永昌太守王伉出城迎接孔明,孔明入城已畢,問曰:“誰與公守此城,以保無虞?”伉曰:“某今日得此郡無危者,皆賴永昌不韋人,姓呂名凱字季平,皆此人之力。”孔明遂請呂凱至。凱入見。禮畢,孔明曰:“久聞公乃永昌高士,多虧公保守此城。今欲平蠻方,公有何高見?”呂凱遂取一圖,呈與孔明曰:“某自曆仕以來,知南人欲反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戰之處,畫成一圖,名曰平蠻指掌圖,今敢獻與明公。明公試觀之,可為征蠻之一助也。”孔明大喜,就用呂凱為行軍教授兼鄉導官。於是孔明提兵大進,深入南蠻之境。

正行軍之次,忽報天子差使命至。孔明請人中軍,但見一人素袍白衣而進,乃馬謖也;為兄馬良新亡,因此掛孝。謖曰:“奉主上敕命,賜眾軍酒帛。”孔明接詔已畢,依命一一給散,遂留馬謖在帳敘話。孔明問曰:“吾奉天子詔,削平蠻方。久聞幼常高見,望乞賜教。”謖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複叛。丞相大軍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師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蠻兵若知內虛,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歎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於是孔明遂令馬謖為參軍,即統大兵前進。

馬謖的理論是正確的,不能因其最後失守街亭,而非其言也。當然從理論到實踐,還有過程,不是人人都能說到並能做到的。生活中有許多這種屠格涅夫筆下羅亭式的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是最讓人喪氣的。

卻說蠻王孟獲聽知孔明智破雍闓等,遂聚三洞元帥商議。第一洞乃金環三結元帥,第二洞乃董荼那元帥,第三洞乃阿會喃元帥。三洞元帥入見孟獲。獲曰:“今諸葛丞相領大軍來侵我境界,不得不並力敵之。汝三人可分兵三路而進,如得勝者,便為洞主。”於是分金環三結取中路,董荼那取左路,阿會喃取右路,各引五萬蠻兵,依令而行。

卻說孔明正在寨中議事。忽哨馬飛報,說三洞元帥分兵三路到來。孔明聽畢,即喚趙雲、魏延至,卻都不分付;更喚王平、馬忠至,囑之曰:“今蠻兵三路而來,吾欲令子龍、文長去,此二人不識地理,未敢用之。王平可往左路迎敵,馬忠可往右路迎敵,吾卻使子龍、文長隨後接應。今日整頓軍馬,來日平明進發。”二人聽令而去。又喚張嶷、張翼分付曰:“汝二人同領一軍,往中路迎敵。今日整點軍馬,來日與王平、馬忠約會而進。吾欲令子龍、文長去取,奈二人不識地理,故未敢用之。”張嶷、張翼聽令去了。趙雲、魏延見孔明不用,各有慍色。孔明曰:“吾非不用汝二人,但恐以中年涉險,為蠻人所算,失其銳氣耳!”趙雲曰:“倘我等識地理若何?”孔明曰:“汝二人隻宜小心,休得妄動。”二人怏怏而退。

趙雲請魏延到自己寨內,商議曰:“吾二人為先鋒,卻說不識地理,而不肯用。今用此後輩,吾等豈不羞乎?”延曰:“吾二人隻今就上馬,親去探之,捉住土人,便教引進,以敵蠻兵,大事可成。”雲從之,遂上馬徑取中路而來。方行不數裏,遠遠望見塵頭大起。二人上山坡看時,果見數十騎蠻兵縱馬而來。二人兩路衝出。蠻兵見了,大驚而走。趙雲、魏延各生擒幾人,回到本寨,以酒食待之,卻細問其故。蠻兵告曰:“前麵是金環三結元帥大寨,正在山口,寨邊東西兩路,卻通五溪洞,並董荼那、阿會喃各寨之後。”趙雲、魏延聽知此話,遂點精兵五千,教擒來蠻兵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