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上《時代周刊》封麵的中國人(2 / 2)

隨著北洋軍閥直、皖、奉三大派係的形成,軍事鬥爭局勢變得異常複雜。張勳複辟被推翻後,直係馮國璋當上了代理總統,曹錕是直係西路軍隊的統帥。而跟隨曹錕的吳佩孚,開始謀劃借軍閥之間的爭奪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

1918年2月,西路統帥曹錕令吳佩孚以代理第三師師長身份任前敵總指揮。吳佩孚連克嶽州、長沙、衡陽等湘中重鎮,被稱為“常勝將軍”。

但應領攻湘首功的吳佩孚,卻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段祺瑞把“湖南督軍”的寶座讓給了自己的心腹張敬堯,吳佩孚隻撈得了“援粵軍副總司令”的虛銜,直係打仗,皖係做官。除了氣憤賞罰不明外,吳佩孚還在擔心皖係與直係之間矛盾的擴大甚至惡化。

同年6月,吳佩孚攻下湖南最重要的戰略要地——衡陽,打開了通向西南的門戶。戰後,吳佩孚開始按兵不動,第三師全體罷戰。這一舉動,使一直暗鬥著的直、皖兩派已無法再保持“麵和”的態勢,轉入公開的分裂對抗。

1919年,全國爆發了反對“巴黎和約”的五四愛國運動。麵對民族危亡,皖係力主簽約。而直係卻堅決反對,特別是吳佩孚,還通電大總統徐世昌:“青島得失,為吾國存亡關頭。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

這是吳佩孚發自內心的想法,他曾說過:“不愛錢,不蓄妾,不入租界,執簡以書,是為真不朽。”在國家民族利益受損的關頭,他就是一個富有膽略的愛國軍人。

1918年至1919年的兩年間,直係兵力日趨強大,從5個混成旅擴大為9個。與此同時,直係對皖係的不滿越積越深。在軍事、政治條件皆成熟的情況下,醞釀已久的直皖戰爭爆發了。

在一旁隔岸觀火的奉係軍閥張作霖,看準時機趁火打劫,聯合直係軍隊突然出兵,5日內便把皖係徹底打敗。

張作霖幫助直係軍閥,實質上是在擴大自己的勢力。他根本看不起曹錕和吳佩孚兩人,借他們之手除掉老將段祺瑞才是他的大計。

吳佩孚非常清楚張作霖的用意與企圖。到1921年年底,經過一年多的擴軍練兵,吳佩孚在洛陽已擁有10餘萬兵力,成為直係集團中的主要軍閥之一。吳佩孚不甘心在直皖戰爭中既得利益受損,更憤怒於直係權威受到挑戰,終於拉開了新的戰幕,打響了他與奉係軍閥之間的直奉戰爭。

可以說,直奉戰爭的開始,標誌著中國軍閥戰亂逐漸達到了頂峰。同時,這也是吳佩孚個人命運至關重要的一戰,因為在這一場戰鬥中,吳佩孚成了當時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