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備戰,吳佩孚洛陽興兵(2 / 2)

張作霖已拿出準備打仗的出兵計劃,正調兵遣將。這個計劃非常周密,意在甕中捉鱉,對吳佩孚形成鉗製包圍圈,端掉吳佩孚的洛陽老巢。除奉軍主力外,張作霖還聯絡南方北伐軍與皖係舊部將領以及利用直係內部矛盾倒戈一擊,構建一個意在將吳佩孚主力一舉殲滅的“鐵三角同盟”。張已指揮奉係大軍分批入關,進駐軍糧城、津沽、密雲以及津浦線馬廠一帶。這一計劃一旦實施,吳佩孚將四麵受敵,首尾難顧,戰局不堪設想。

此時,作為張作霖親家的曹錕派出其弟曹銳奔走於直奉之間,調解雙方,避免戰端。雖然曹錕是個賣布出身的草莽,但掌控直係儼然一個忠厚長者,信任吳佩孚卻又總怕他“惹是生非”,所以做了許多擦屁股的事。此次直奉衝突,他四處走動,與徐世昌一起動員了趙爾巽、王士珍等北洋元老級人物勸說張作霖與吳佩孚,對此,表麵上雙方都給了麵子。那麼,難道吳佩孚就坐等張作霖的“鐵三角同盟”前來興師問罪嗎?

有吳佩孚在,洛陽幾乎成為全國政治的中心。吳佩孚高調斥責梁士詒勾結奉係賣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對各省來說,吳佩孚打個噴嚏,督軍們都要備些感冒藥。各方都在密切注視吳佩孚的態度,對於軍事上的應對,吳卻顯得非常淡定,他專門發通電辟謠說,本帥和奉張絕不開戰。這讓大家都心生疑惑。事實上,吳不過是在爭取時間,因為他的主力還在陝西和兩湖,部署調遣上晚了奉張一拍。

吳佩孚動員直軍12萬之眾,決定以洛陽為總指揮部,大部集中鄭州,分作三路進兵:第一路沿京漢路向保定前進,迎擊長辛店一路的奉軍,以京津為目的地;第二路側重隴海路,聯絡江蘇兵力,以防南路來兵襲擊;第三路是馮玉祥所部與陝軍,集中鄭洛一帶,堅守根據地,並為各方接應。同時任命馮為援直陝軍總司令,並代行直魯豫巡閱副使職權,後方各軍統歸調遣。慮及軍情緊急,吳即刻動身。

1922年4月25日,以吳佩孚為首的直係軍人齊燮元、陳光遠、蕭耀南、田中玉、趙倜、馮玉祥、劉鎮華等聯名通電宣布張作霖的十大罪狀,直接叫板奉張。計劃趕不上變化,此時張作霖策劃的“鐵三角同盟”因北洋海軍總司令蔣拯在上海宣布親直反奉以及南方形勢有變而落空。但奉軍的戰略部署一點兒也不比直軍遜色。

奉軍將總部設在軍糧城,張作霖自任鎮威軍總司令,孫烈臣為副司令,坐鎮沈陽,楊宇霆為參謀長。部隊分成東西兩路,沿長辛店到天津以西,再到靜海、馬廠,跨京漢、津浦兩鐵路線,戰線長達100多公裏,對直係大本營保定形成包圍之勢。直奉間危如累卵,戰事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