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幺護送受傷的賀炳炎下山之後,鄧紹良獨自承擔起防守中坡的重任。有了戰刀的參與,紅軍的防禦增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如同聳立的山峰,任憑疾風暴雨,始終屹立不倒。陳其鳳又連續幾次猛攻,都被鄧紹良無情地擊退。
攻擊中坡難收成效,“魔鬼”之名迅速在國軍官兵中傳播開來,使他們本來就不高的士氣再次受到嚴重削弱。
國軍甲:“魔鬼就在山上,我們是打不進去的!”
國軍乙:“就是,現在誰上去誰倒黴,那些人的槍法太變態了!”
……
國軍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在第九軍內部形成一個百官方的認識,中坡,再也攻不下來了!
由於對占領中坡徹底失去信心,被陳其鳳強行驅趕著爬山的士兵,猶豫不前,慢吞吞地向上爬著,不敢露頭。好不容易爬到了攻擊位置,隨著山上槍聲一響,國軍立刻潮水般敗下陣來。
《亮劍》中李雲龍把打仗看成是兩個劍客比劍:一個好的劍客,首先要具備的素質就是敢不敢在對手麵前亮劍。進攻中坡的國軍顯然夠不上劍客這個稱呼,因為他們沒有拔劍的勇氣。
士兵畏敵如虎,士氣掃地,陳其鳳知道,現在就是大羅金仙下凡,也沒有本事將這堆爛泥糊上牆了。想要再次攻占中坡,已經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幻。
陳其鳳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
不過陳其鳳不是一個牛角尖愛好者,不會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他也懂得權變。不要以為就紅軍知道避實擊虛,他也是上過這一課的,既然沒有希望攻占這個製高點,那不打就是了,就換一個地方碰碰運氣吧。
激烈的戰鬥已經持續了八小時,國共雙方你來我往,都沒有什麼建樹,紅軍攻不破第九軍的防禦,第九軍也突不出紅軍的合圍,打了個平手。
黃昏時分,陳其鳳組織了當天的最後一次反擊。他從防守第二、三道戰線的軍隊中抽出一個旅的兵力,向著魯滌平所在的方向,發起猛烈的突襲,其他方向的國軍也動作頻頻,吸引紅軍的注意力。
這一次的反擊給紅軍造成不小的麻煩,陣地前沿的紅軍沒能擋住敵人瘋狂的大集團衝鋒,眼看敵人就要越過戰壕,突破包圍,段德昌及時地將戰刀剩下的四個大隊緊急調去救火,總算將敵人給趕了回去。
好險!
世界無產階級動力的一個奮鬥目標就是實現八小時工作製,這是一個相當合理的要求。因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長其高負荷的運轉,勞心勞力,人會吃不消,精神難以集中,就會出亂子。國共雙方已經激戰一天,在高度緊張中度過了八小時,都已經累了,早該歇歇了。相對於疲勞的紅軍,陳其鳳的這個旅,基本上一直在縱深待著,期間雖然也在前沿陣地上輪了三個小時的班,但好歹也休息了五個小時不是?而紅軍處於攻勢,四周全麵開花,總預備隊隻有兩個營,所以他們是沒有人接班的,幾乎全部戰鬥在第一線。
所以紅軍是的,國軍休息的很好,以逸待勞,占了一個不小的便宜。
陳其鳳的攻勢被擊退後,這一天的戰鬥進入尾聲,雙方除了警戒的士兵之外,都忙著做同一件事:吃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