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什麼是月經過少,發病原因有哪些(1 / 1)

月經周期基本正常,而經量明顯減少,或行經時間縮短,甚或點滴即淨者,稱為月經過少,亦稱之為“經水澀少”,一般經血量少於30毫升者為經血過少。月經過少相當於西醫學之幼稚子宮、子宮發育不良、性腺功能低下、子宮內膜結核等引起的月經量少。

中醫學認為,月經過少的發病機製有虛有實,虛者多為營陰不足,血海空虛,實者多為衝任受阻,血行不暢所致,臨床常見的有血虛、腎虛、血瘀3種類型。血虛者,久病或大病後,陰血不足,或飲食勞倦傷脾,生化之源不足,以致衝任不盛,血海不足,而致經行量少。正如《萬氏婦科》中所說:“瘦人經水來少者,責其血虛也。”腎虛者,稟賦先天腎氣不足,或因多產房勞,衝任勞損,血海不盈,以致月經量少。血瘀者,多因寒邪客於胞宮,以致經脈阻滯,血行不暢,而月經量少。

西醫學認為,經血量少的發病原因主要與子宮因素、卵巢因素、垂體及下丘腦因素,以及手術損傷、藥物作用等有關。子宮因素者,有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結核、子宮內膜炎等;卵巢因素者,主要是卵巢功能早衰或單純性性腺發育不全;垂體、下丘腦因素者,主要是下丘腦促性腺釋放激素或垂體促性腺激素分泌下降或失調;手術損傷引起者,多因人工流產刮宮過深或宮腔電灼術等,損傷了子宮內膜的基層或導致子宮腔粘連等;至於藥物作用,多由於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口服避孕藥,可引起經血量減少,甚至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