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怎樣辨證治療經行泄瀉(1 / 1)

經行泄瀉是指女性每逢經期或行經前後,大便稀薄,甚至清稀如水,日解數次者。中醫學認為,經行泄瀉主要是由於脾腎虛損所致,臨床中通常將其分為脾虛和腎虛2種基本證型進行辨證治療。

(1)脾虛

主症:經前或經期大便溏瀉,脘腹脹滿,神疲乏力,經血量多,色淡質稀,平時帶下量多、色白、質黏,舌質淡體胖,苔白膩,脈濡緩。

治則:健脾益氣,化濕止瀉。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白術、茯苓、山藥、薏苡仁各15克,陳皮、半夏、桔梗、蓮子、砂仁各12克,白芍、防風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2)腎虛

主症:經前或經期大便溏瀉,或五更泄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經血量少、色淡,麵色晦暗,舌質淡,苔白滑,脈沉遲。

治則:溫腎健脾,除濕止瀉。

方藥:健固湯加減。黨參、白術、茯苓、薏苡仁、巴戟天、補骨脂各12克,吳茱萸、五味子各9克,肉豆蔻、甘草各6克,生薑3片,大棗6枚。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