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怎樣辨證治療絕經前後諸證(1 / 1)

有部分婦女在絕經前後,出現一些與絕經有關的症狀,如經行紊亂,頭暈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水腫便溏,腰酸骨楚,倦怠乏力,甚或情誌異常等。這些症候往往三三兩兩,輕重不一的綜合出現,有的可延續3~5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此即絕經前後諸證。

中醫學認為,絕經前後諸證的產生主要是腎氣虛衰、衝任不足所致,治療當以補腎氣、調衝任為重點,通常將其分為腎陰虛和腎陽虛兩種基本證型進行辨證治療。應當注意的是,臨證用藥不宜辛溫香燥,以防損耗津液,致犯“虛虛之戒”,同時還宜調情誌、節嗜欲、適勞逸、慎起居等,以配合治療。

(1)腎陰虛

主症:頭暈耳鳴,失眠多夢,心煩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腰膝酸軟,或皮膚感覺異常,口幹便結,尿少色黃,舌質紅,苔薄少,脈細數。

治則:滋陰補腎,育陰潛陽。

方藥:左歸飲加減。熟地黃、生地黃、山藥、龜版、龍骨、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茯苓、製何首烏各12克,牡丹皮、刺蒺藜、鉤藤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

(2)腎陽虛

主症:麵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納差腹脹,大便溏薄,或麵浮肢腫,尿意頻數,甚或小便失禁,舌質淡,苔薄少,脈沉細無力。

治則:溫腎扶陽,調理衝任。

方藥:右歸飲加減。熟地黃、山藥、枸杞子、杜仲、菟絲子各15克,山茱萸、鹿角膠、當歸、補骨脂、淫羊藿、仙茅各12克,肉桂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