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柊私? 月經病患者進補的原則和禁忌有哪些(1 / 1)

(1)進補的原則: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特色和優勢,中醫有“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等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中醫藥治病,也同樣適用於進補,可以說是進補的基本原則。通常進補時,要根據進補對象不同的身體狀況,分別采用各不一樣的進補方法,還要區別進補對象的體質是陰虛、陽虛等。陽氣虛弱者,應給予甘溫益氣之品,使陽氣旺盛,而對於陰精虧損者,則要用厚味之補益精血之品,使陰精充足。在選擇滋補性食品時要有所區別,不能混淆,如陰虛火旺與陽氣不足者雖都可用補法,但前者宜清補,可選用百合、鴨蛋、牛奶、蓮子、冰糖等食物,而後者宜溫補,可選用龍眼肉、海參、羊肉、荔枝、蠶蛹、韭菜等。辨別疾病的性質對進補來說也十分重要,如病屬寒盛者宜給予溫熱食物,如幹薑、羊肉、紅糖等;病屬熱盛者宜給予清涼食物,如西瓜、鮮藕等;若伴有脘腹脹滿、消化不良者則要以消食為主,可給予山楂、白蘿卜之類。總之,進補不局限於吃補品,凡是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調養都是進補。“秘者,通便謂之補”,意思是說便秘的人通大便也是一種進補的方法,就是這個道理。

(2)進補的禁忌:通常人們認為患病必然是正氣不足,尤其是月經過多、崩漏及久病之患者,大凡補品都可應用,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就月經病患者來說,忌無虛濫補,忌虛不受補,忌守藥待康。無虛濫補不但徒耗藥物,浪費錢財,還會導致陰陽失調,正常的髒腑功能受到擾亂,所以進補時必須明辨虛實,以免遭受無虛濫補之殃。有一些虛弱患者在服用補品和補藥後,病症不減反而加重,或出現口幹、舌燥、失眠、腹脹、噯氣等一係列不良反應。出現這種情況一是由於患者脾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已不健全,而補血、補陰之品如阿膠、甲魚等多滋膩礙胃,不易消化吸收,容易滯留胃腸而產生消化不良的症狀;另一種原因是補不對症,陰虛者盲目用溫熱補品,使原有的陰虛症狀加重。因此,必須根據體質選用適當的進補方式,或清補、或平補、或溫補等,同時還要注意消化功能,不能傷胃礙胃,更不能增加身體的負擔,以防止虛不受補,適得其反。一個人患病之後,要想恢複健康,光靠服用補品和補藥不是行的,身體虛弱,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也有後天失養引起的,如飲食失調、情誌不遂、房勞過度等,因此體虛者除了進補之外,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注意飲食調節、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精神狀態也是十分重要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勝似高級補品、補藥,守藥待康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