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遺下了一組古物。這是些小精靈:子的替身鼠,醜的標號牛,寅之物虎,卯所化兔,還有舉著辰旗的龍,踏著午步的馬,唱著酉歌的雞……人們稱為它們為十二生肖。
這十二種可愛的生肖,在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接受了許多“給予”——屬於陰陽五行的,屬於生辰迷信的,等等,使得它們超重負荷;當時代的進步,淡化了許多東西,為它們卸下陳舊的載荷以後,十二生肖變得更富青春活力。
融入現代生活的這十二個小精靈,有情有趣地伴在當代人的左右。它們古老卻又年輕,靠什麼?靠旺盛的民俗生命力。
這使它們在大眾中間深深地紮了根,做了常講常新的話題。這裏且來說說當代屬雞人的佳話。藝術家黃宗江屬雞,黃永玉曾為其畫笑雞一幅,傳為美談。作家王汶石的小說《新來的夥伴》,生動地反映土地改革運動的時代風貌,成為中國當代文學名作。汶石生於農曆辛酉年,屬雞。1981年又逢辛酉,畫家李琦畫了一幅雛雞圖贈給王汶石,畫上題“辛酉雞年為生機勃勃之雛雞造像,頗有興致也”。王汶石在畫上題詩一首:“歲逢辛酉滿花甲,半世風雲何須誇,天白未了雛年誌,猶爭一唱醒萬家。”這正是:畫家丹青贈作家,生機盈紙;作家平仄答畫家,豪情滿懷——雞年畫雞誦雞,生肖文化為生活添多少快樂。
這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女兒屬雞,父母屬龍屬馬。紅學家周汝昌題贈:“鳳美同雞彩,龍紋喻馬良,一家辰午酉,三命洽輝光。”四句詩全從生肖落筆,表達了美好的祝福。學者吳小如也來“戲以俚句贈之”:“龍馬好姻緣,雞鳴早看天,人生晴雨表,冷暖問心田。”十二屬相俗文化,為生活平添多少雅趣!
辭舊迎新,一年一度,生肖成為春節的吉祥物。十二年裏,總有一個新春,人們要送走隨年而去的申猴,迎來登台值歲的酉雞。逢此之時,“聞雞起舞”、“雞年大吉”便成為社會的流行語。
為順應民風民俗,我國郵電部從1980年開始發行生肖郵票。這一年屬猴,《庚申年》郵票的紅色畫麵上,畫一隻凝神前方的金猴。翌年,輪到雞了——《辛酉年》特種郵票,素白的票麵,一隻彩色的大公雞正在引頸啼曉。這是在歌唱新春的第一輪朝陽,也是在召喚雞年裏每一次輝煌的日出。郵票設計者張仃的愛人藍漪撰文說:“雞是勤奮、準確、守紀律、不誤時、認真負責、勇敢善鬥”的形象,“公雞是勇士,是英雄,是時間前進的響亮號角”,郵票設計者將這些注入“雞票”圖案之中。
這反映了大眾審視生肖文化的新視角——時代精神。
一巡之後,當又一個雞年到來之際,新的生肖雞郵票《癸酉年》一套兩枚,發行了。集郵界親切地稱其為“雞二世”。這套郵票的第一枚采用民間剪紙圖案,出自河北獻縣本齋鄉鄧家莊75歲的蔡蘭英之手。一首“雞票”題詩寫道:“癸酉年第一縷多彩的曦光/正由司晨報曉的啼聲燃亮/金猴子用記憶塗出玫瑰霞/裝滿壬申歲落日的行囊/聞雞起舞的典故舞了千年/《晉書·祖逖傳》伴舞傳唱/曆史莫非是隻碩大的德禽/它啼晨也日日孵育新太陽”。漫畫家戴逸如為這首詩配畫了《德禽圖》:一隻啼唱著的大公雞,推一輛童車,車上是一輪朝陽。有言道“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雄雞車上載著的是朝陽,也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