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8章 讀書(1 / 1)

梁章钜(1775-1849),字閎中,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清初遷居福州。梁1794年中舉,1802年中進士。曆任禮部主事、軍機章京、江蘇等地按察使、江蘇巡撫、兩江總督等。梁氏在為官之餘,尚筆耕不輟。《歸田瑣記》是梁氏在致仕後,無田可歸,有家不能歸的情勢下,僑居浦城,將日常見聞鋪寫成書的。作者在書中記錄了揚州園林、內外科藥方、古今人物、奇聞軼事、小說謎語等,內容十分龐雜,其中心則在“濟時警俗”。本書有很多刻本。我們以道光二十五年梁氏的自刻本為底本,選錄並標點了其中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聖人以身教人,不過曰好古,曰好學,曰不如學,其屢稱顏子,亦不過稱其好學。今人動以講學為迂闊,且以為宋人之惡習,不知聖人已以學之不講為憂,則講學豈足為世病。今世之通患,在士大夫不說學,而其害遂中於人心,國本殊堪隱憂。憶嘉慶十餘年間,餘掌南浦講席,其時邑中士大夫尚講究讀書,院中肄業生,亦欣欣向榮,日以詩文相質證。雖所講亦不過俗學,然所汲汲在此,則一切放僻邪侈之事,究竟無暇兼為之。今相隔三十年,此調不談已久。無怪乎風俗之日偷,而可與言者之日鮮也。癸卯夏間,蘇鼇石廷尉廷玉由蘇州回閩過浦,餘留在北東園中談燕數日。延尉寓居城外,早入晚歸,嚐語餘曰:“餘日夕往返不下六七次,而從無一入耳之書聲,何也?”餘告以浦人近不務讀書,同與浩歎。因憶《江行雜錄》中載司馬溫公過鳴條山餘慶寺,寺中父老五六輩請曰:“某籌聞端明在縣日,與諸生講書,村人不及聽,今幸相遇,願得聞其略。”公即取《孝經庶人章》講之,既已,複前曰:“自《天子章》以下各有《毛詩》二句,此獨無,何也。”公默然謝曰:“生平慮不及此,當思所以奉答。”父老出,語人曰:“吾今日難倒司馬端明矣,不知公後日果何以答也。”似此佳話,今日不但無此人,亦並無此事矣。王漁洋先生雲:嚐聞耿道見《說古》本《庶人章》末,有《詩》二句雲:‘晝爾於茅,宵勻索□。’附記於此,以廣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