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4章 纂書改官(1 / 1)

姚姬傳撰《任子田侍禦墓誌銘》雲:

為禮部主事時,詔開四庫全書館。是時,非翰林而為纂修官者八人,興化與鼐與焉。後,鼐以病先歸,任以憂歸。及書成議敘,其六人盡改為翰林。大臣又以任與鼐名奏,稱其勞,請俟補官更奏。鼐以母老,不出。任獨往。大臣竟不複議改官事,僅以循資,得禦史。

庸按:六人者,邵南江(劉文正保)、周書倉(劉文正保)、餘秋室(裘文達保),以進士歸班,授編修;程魚門(□□□保),以吏部主事授編修;楊簡齋(昌霖,王文莊保),以舉人特賜進士歸班,賜庶吉士;戴東原(裘文達保),以舉人特賜進士,改庶吉士。

癸巳征修《永樂大典》時,戴、邵、周、餘、楊,皆裏居,奉詔赴闕;程、任、姚,則服官在朝者也。

姬傳之乞病也,“以某相國柄政,欲保升禦史。先生竟以此辭歸。”見《孟塗後集·哭姬傳先生》詩自《注》。據李申耆代康中丞紹鏞《古文辭類纂後序》,則雲“於文襄公方招致文學之士,欲得先生出其門。先生不應,謝病歸。”劉雲“某相國”,即指金壇。然則子田赴補時,不複議改官,亦金壇當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