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定公(士彥)纂《顧通副傳》略雲:
今上登極,擢君侍講學士。君複上書論事,上韙之。會前大學士鬆筠由謫籍,起總憲,複出為都統。君疑有間之者,遂疏陳其事。坐是,降編修。
初,君在國史館,為《大學士和糰傳》,詳載乾隆年間獲咎旨。未上,而出督學。後來者悉刪之。上震怒,命嚴治,遂委罪於君。門人謝學士階樹,為白之當事者,求得君手稿。得不坐。道光中,上閱《實錄》,知君賢。九年,擢中允;十年,複擢翰林學士。其明日,君即上疏言事。
嗚呼!翰林以記載、文誥為職,苟少知文之模範,行己無大過失,委蛇盝遲,率可致尊顯。君獨勤勤懇懇,以建言為務。雖遭擯斥,不少悔。忠愛之性,實有過於尋常者。
庸按:《和傳》一事,為學士大節所係,文定言之不詳。
據學士《思無邪室全集》卷下《陳雪香先生(希曾)雙帆使節圖遺照二首》自《注》:“壬申歲,蓴撰《和糰傳》後,即督學雲南。同館者刪去罪狀數條進呈,仁廟怒其不實,禍且不測。師承命核辦。司事者匿蓴稿本。師疑其誣,與潘芝軒師至館窮詰之(按:陳本史館副總裁,潘則是年五月丁巳充正總裁),始得出。遂據以入奏。乃坐刪改者罪。蓴得無恙。”事之顛末方明,而不言刪去之同館姓名。
恭讀《仁廟聖訓》,載嘉慶十九年五月丁巳上諭:“和糰列傳》,但將其官階、履曆,挨次編輯,篇幅寥寥。至伊一生事實,全未查載。惟將逮問以後各諭旨,詳加敘述。是何居心?不可問矣。”尋奏刪纂《列傳》之編修席煜,請革職審訊。上諭:“顧蓴原纂《和糰列傳》稿本內,本載有事實四條,皆和糰罪狀。葛芳晉節去三條,席煜節去一條。”乃知刪去者,為葛、席二人。
合之文定《傳》:初則謝向亭白之陳雪香。繼而,雪香與潘文恭求得手稿入奏,顧乃得白。此事距今七十年,而讀文定文者,已疑不能明。必考之學士《集》,並得讀中秘書,參互考證,其事始悉。
然則,居今之世,而尚論三千年以上之經、史疑義,輒據己說臆斷,與夫單證孤文,輒曰:“古人之事,如是,如是。”嗚呼!豈易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