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就這樣平平淡淡,快快樂樂地生活了三年,可是,好景不長,辦事處發生了一些事情,停辦了,他們的朋友也退休了。
怎麼辦?回家?企業是回不去了。繼續在大連闖蕩?辦事處沒了,朋友也要打道回府了,一家三口兩眼抹黑,孩子又小,將來怎麼辦?那陣子,每天嗅著充滿魚腥味的海風,聽著滿嘴海蠣子味的大連話,看著一張張素不相識的冷峻麵孔,兩口子心裏常常顫抖,夫妻兩個一點信心都沒有了,最後還是他們那位朋友幫他們拿了一個主意。
朋友說:“在大連市內你們肯定無法生存,這裏租一套一單元的樓房一個月都一千來元,你們能負擔起嗎?康華的工作沒有著落,王全文一個月六百元錢,孩子剛畢業,什麼也不會幹,所以你們幹脆上開發區發展。租一個小不點的門市房,康華不會做飯嗎?你們就開一個小飯店,有住的地方就在飯店裏住,沒有住的地方就在我那住,我在開發區不是有一套房子還空著呢嗎?你們就先住一段,看能不能發展起來……”
就這樣,他們幾個人來到了開發區。
當時我的商場也處在轉型時期。早些時候,我的這個商場在整個開發區也算比較大的一家裝飾材料商場了,最好的時候一天的銷售額都達到過十幾萬,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四五百萬,算不錯的了。後來開發區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市場也越來越好,於是有人就建了一家超大的裝飾材料商場,麵積達到了五千多平方米,很多商家都搬到了商場裏,原來的裝飾材料一條街一下子就蕭條下來了,整個一條街真正賣裝飾材料的就剩下了我們一家。
當然了,什麼事情都要兩麵看。
隻剩一家,從產業集聚效應方麵講,這是壞消息,畢竟影響麵小了;但是從競爭的角度來看,競爭對手沒有了,經營環境好了。原來我們的商場隻賣裝飾材料,顧客想要其他東西我們可以臨時到其他商家對縫,現在大家不是都走了嗎?我可以將品種弄得齊全一些;過去不是搞批發嗎?現在我可以批發零售一起幹;你不是成立了超大型商場嗎,但是品種也就是那麼些東西,無非是商家多一些而已,但是大商場離市中心必然要遠,買大宗商品的時候去那裏便宜、方便,但是買一把油漆刷子、買一瓶香蕉水、買十張砂紙就不便宜、不方便了,因為來回的車費都夠買東西的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商場確定了小而全的經營方針。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雖然這條街上就我們一家裝飾材料商場在那裏堅持,但是我們的品種一點不比那大商場裏的品種少,生意一點也不比那大型商場裏的商戶幹得差,現在七八年過去了,我們的生意一點都沒受到影響,而且還越來越好。比宋祖英唱得都好。
但是,生意轉型之後馬上就出現了新的問題。我們過去經營的品種少,自己還幹得過來,現在自家經營了太多的品種,就感覺過於忙亂了,太累、又做不到精致。於是我們開始了又一次轉型——開始把門市房分割出租,讓別人進我的商場裏來經營。就是在這個轉型的時候,康華和王全文來到了我們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