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盹時賺的錢比醒著時更多(2 / 2)

巴菲特由此認為,投資者購買股票應該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考察。這就像馬拉鬆比賽一樣,隻有第一個跑完全程的人才能稱得上冠軍。他說,“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都曾經在投資市場這個馬拉鬆比賽中取得過階段性第一,但都沒能跑完全程,所以它們是很遺憾的。

巴菲特承認,投資者希望手中擁有的股票能夠長期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但任何產業都會發生變化,並不是所有希望都能變成現實的。但即使如此,也不能否認他的投資觀念就有什麼錯。

他舉例說,1996年喜詩糖果公司的經營狀況就和1972年他買入該公司時有很大不同,這是很正常的。20多年過去後,喜詩糖果公司的生產設備、產品品種、銷售渠道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消費者依然喜歡購買盒裝巧克力,而購買盒裝巧克力的首選品牌就是喜詩糖果,這一點可從來沒有發生過變化。不要說在這20年間,就是從20世紀20年代該公司創立以來就一直沒有發生過變化,而巴菲特估計,這在今後的幾十年間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巴菲特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呢?他的言外之意是說,他購買喜詩糖果公司股票有把握預測它的未來,那就是一如既往。正因如此,他對買入這樣的股票感到放心,晚上睡覺時可以高枕無憂。因為這樣的股票放上多少年都不會“變質”,總是會取得穩定的獲利回報。

巴菲特不無幽默地說,人人都希望改變現實。作為公民的一分子,他和查理·芒格同樣希望有新的觀念、新的產品、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準,因為這對自己有好處。不過,從投資者身份來說,他和查理·芒格把熱門股票的態度看作是像在太空探險一樣。如果有投資者願意對這樣的太空探險勇敢地進行嚐試,他們會給予喝彩,可是如果要他們自己去親自上陣,那還是算了吧。

其實,這不就是我們絕大多數投資者的真實寫照嗎?當電視、電影裏出現一些驚險動作比如雜技表演,你會覺得很好看,可是如果要你去冒這樣的險,絕大多數人都會退避三舍的。既然如此,你為什麼就不把自己的投資當一回事、非要去冒險不可呢?!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股票投資與其忙得直不起腰來,不如采取一種偷懶的方式獲利更多。這裏的關鍵是要選擇到一隻好股票,然後就放在那裏按兵不動。他自己的投資經曆就充分說明了這種方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