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所以這樣做,是基於兩點:一是這些明星經理人具有很高的素質,這在伯克希爾公司當初收購該公司時就已經做了充分考察,他們完全具備這個條件,否則該公司也不會被巴菲特收購;二是巴菲特和伯克希爾公司的那些股東曆來主張長期投資,他們考慮問題的著眼點都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所以不希望過多關注一時得失而影響長期收益。
相比之下,其他投資者和上市公司就基本上做不到這一點。一方麵,絕大多數投資者追求的是短期效應,中國股民買下股票後就巴不得連拉漲停板,等到自己拋出該股票後又希望它下跌,然後讓自己有機會再次買進,他們基本上不考慮該股票10年、5年乃至1年及1個月後的業績和走勢。另一方麵,這些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層也沒有長期戀戰的心理準備,不是擔心經營業績不佳、自己什麼時候被趕下台,就是希望什麼時候經營業績上去了能夠見好就收,換個地方去做官。
應該說,這樣的現實與巴菲特麵對的環境是不同的。所以巴菲特說,他從政府雇員保險公司的成功經驗中看出了伯克希爾公司經營模式的優越性。他表示,他和查理·芒格絕不會要求東尼·奈斯利去怎樣進行經營管理,過去不會,將來也不會。
巴菲特說,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計給東尼·奈斯利創造一個絕佳的工作環境,讓他能夠徹底發揮才能,去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而不是把寶貴時間耗費在無謂的董事會、記者招待會、分析師與投資銀行業的演示文稿上,也不用擔心公司經營管理的資金問題、信用評級、投資者對公司獲利的預期等因素。
因為歸根到底,伯克希爾公司對這些公司擁有絕對控股權,而巴菲特本人和伯克希爾公司曆來都是言出必行的,所以這些明星經理人心裏非常清楚,這些上市公司的特殊股權結構能夠保證這樣的運營模式至少維持幾十年,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會在什麼時候被一腳踢開。
巴菲特在美國佛羅裏達大學演講時說,如果我們做個遊戲,要求你們買入另一個同學10%的餘生,這時候你會選那些老爸富有或學習成績最好的同學嗎?我很懷疑。我想你肯定會買入那個你認為最有認同感、最誌同道合的人。巴菲特的意思是說,不要因為短期內看這個人家庭富有或腦袋很聰明,就忽略了他的終身成就。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不該為了短期利益而犧牲長期利益。當然,他這是針對伯克希爾公司的那些控股企業而言的。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短期利益服從長期利益同樣也是人人皆知的一個簡單道理。
§§忠告3 公司管理層一定要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