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比資本配置更重要(2 / 2)

更讓巴菲特讚賞的是,1986年末的斯科特·費策公司沒有任何負債。而實際上,早在伯克希爾公司收購該公司前,該公司的負債就相當小。所以,伯克希爾公司收購該公司後,很輕鬆地就還掉了該公司除了財務公司以外的所有原有負債。看看,這樣的公司經營有多麼輕鬆。

自從被伯克希爾公司收購後,斯科特·費策公司的盈利水平逐年增加,可是淨資產卻沒有同比例增加,這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利潤轉化成了股東的投資收益。

巴菲特高興地說,自從伯克希爾公司投資斯科特·費策公司後,原來就不錯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又有了新的提高。按照該公司規模看,它完全可以列入全球財富500強行列。

例如,從最新的(1993年)全球財富500強企業名單看,斯科特·費策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可以排第4位,而排在它前麵的3家上市企業股東權益報酬率之所以比它高,原因都是因為它們當年剛剛脫離了破產邊緣,因為債務豁免而使得利潤暴增的,這屬於一種特殊情況。如果從平常年景看,這3家企業的股東報酬率實在乏善可陳。這樣一比較下來,斯科特·費策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完全可以名列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之首,是排名第10位的企業10倍之多。

巴菲特提醒說,讀者千萬不要以為斯科特·費策公司的成功是因為壟斷經營或借雞生蛋等因素造成的,這些全不對。根本原因在於,該公司總裁拉爾夫·舒伊(Ralph Schey)高超的管理才能,不但在資本配置上,而且在業務經營上有獨到之處。

他認為,伯克希爾公司投資斯科特·費策公司的策略是正確的。從資金投入看,當初伯克希爾公司支付給斯科特·費策公司1.426億美元的溢價,在財務上是記錄在伯克希爾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然後在以後的年度中當作成本進行攤銷,對伯克希爾公司的現金和稅收支出都沒有太大影響;當然,從巴菲特角度看,這也沒有多少實質性經濟意義,所以不用放在心上。巴菲特承認,可能會有很多會計師不同意他的這種看法,但沒有關係,允許每個人見仁見智。

相反,如果通過支付這些溢價能夠收購到一家業務簡單易懂、發展前景良好、內在價值很高、又擁有一個優秀公司管理層的企業,無論如何是合算的。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所投資的股票其業務經營要容易理解,否則對你來說就潛藏著投資風險了。要知道,與資本配置相比,企業的業務經營更重要,如果你完全對它不了解,那就談不上是真正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