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協議,如果真的有顧客抽到了10億美元獎金,因為要實行分期支付方案,伯克希爾公司實際承擔的馬上要掏出現金的風險是2.5億美元。2003年9月14日摸獎活動正式舉行,大家屏住呼吸等待這一刻的來臨,所幸的是大獎並未被抽出。所以,2004年百事可樂公司還準備再次舉辦這樣的摸獎活動。
為此,巴菲特提醒公司股東說,大家最好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萬一類似於這種活動需要伯克希爾公司理賠的話,公司的業績可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不過從長期來看,公司實力還是堪稱無虞的。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2005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2005年初伯克希爾公司控股80.5%的美中能源公司(Mid American Energy),收購了為美國西部6個州提供電力服務的亞泰集團(Pacifi Corp)。由於後者是一家公共服務機構,所以需要經過許多監管部門的批準。更重要的是,為了收購亞泰集團公司,伯克希爾公司要求專門為此購買34億美元的美中能源公司普通股股票,然後把這些股票交給美中能源公司,再加上17億美元的銀行貸款一起完成收購交易。
容易看出,這裏一下子要拿出51億美元資金收購該集團,這實在是一筆不小的數額。而這樣龐大的收購業務,也隻有伯克希爾公司能夠啃下來。
巴菲特客觀地評價說,對於這種政府監管的公用事業來說,伯克希爾公司投資這樣的企業是不能指望從中獲得特別高的盈利的,但這樣的投資能夠為伯克希爾公司的巨額資金創造合理收益提供機會。也就是說,這種數額龐大的社會業務,對於資金規模同樣龐大的伯克希爾公司來說,堪稱是門當戶對。今後,伯克希爾公司將繼續尋求更多這種投資機會。
巴菲特說,伯克希爾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中有許多企業由於自由現金流充沛,能夠承接到同行不敢承攬的業務,從而創造出較高的投資獲利來。他又舉例說,伯克希爾公司2003年收購專門生產預製房的克萊頓家園公司(Clayton Homes)以後,許多同行都在虧損,隻有該企業盈利豐厚。究其原因在於,該公司的專業能力和伯克希爾公司的財務實力相結合,能夠從銀行買到銀行認為無利可圖、又很難提供服務的預製房屋貸款。買入貸款時,該企業的預製房屋貸款規模隻有54億美元,而短短的一年後就增加到了170億美元,被伯克希爾公司收購後的新增貸款服務資產組合約有96億美元。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自由現金流持續充沛的上市公司必然具備強大的財務實力,而這種財務實力反過來又會促進該企業承接到實力較小的同行所無法企及的業務,顯示出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