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單純因為價格賣掉好股票(2 / 2)

巴菲特說,確實是這樣,不要說1938年的可口可樂公司充滿競爭和挑戰,就是到現在(1993年)又何嚐不是呢?可是這又怎麼樣呢?要知道,1938年可口可樂公司的年銷售量為2億箱(折算後),而1992年的銷售量是107億箱。換句話說,當時就已經成為美國市場領導者的這家公司,在接下來的50多年裏又繼續成長了50多倍。

這表明,如果投資者在1938年購買該股票,遊戲根本就沒有結束,好戲還在後頭呢。投資者如果在1919年購買40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然後把每年所得到的分紅進行再投資,到1938年時一共可以獲得3277美元。可是,投資者如果在1938年購買40美元的可口可樂股票,到1993年時將可獲得25000美元。看到這裏,讀者應該明白什麼叫好股票了吧?

巴菲特說,對於可口可樂公司這樣的股票來說,你什麼時候賣出都是錯誤的。所以他忍不住引用1938年《財富》雜誌報道中的一句話說:“實在是很難再找到像可口可樂這樣規模而且又能持續10年保持不變的產品項目。”他接著說,而現在又有55個年頭過去了,可口可樂的產品線變得更加廣泛,但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形容詞現在卻仍然適用。

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公司1988年年報致股東的一封信中說,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於1988年11月29日正式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他認為,伯克希爾公司與其他上市公司有兩點最大的不同:一是不希望股價過高,隻希望它能反映伯克希爾公司的內在價值,並且在內在價值的範圍內進行交易;如果股價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得公司股東的獲利和公司經營狀況不符;二是希望交易量越小越好,希望能吸引到一批穩定的投資者作為公司長期股東。

他說,他實在無法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上市公司希望自己的股票交易量越大越好,這實在是有悖常理的。例如,沒有哪個學校、俱樂部、教堂等社會機構希望自己的投資人離開組織。

他開玩笑說,你聽見有誰對你說過“反正最近基督教也沒有什麼搞頭,不如下個禮拜大家改信佛教試一試”的?

應該說,巴菲特的這兩個觀點確實與眾不同。但從中可以看出:巴菲特強調的是物有所值,所以不希望股票價格過高或過低。股價過低,無法正確反映伯克希爾公司的內在價值;股價過高,則容易引誘投資者賣出該股票,這樣就和他希望投資者長期持有伯克希爾公司股票的目的不符了。

[巴菲特智慧結晶]

巴菲特認為,投資者看到股價較高希望把股票脫手時,一定要考慮這個價格是否大大超過其內在價值了。他以可口可樂公司50多年間的股價上漲為例說明,有時候股價是會“沒有最高,隻有更高”的。

§§忠告10 要把股價波動看作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