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地質大學畢業的那位年輕人小柯,邊走邊談論著他2008年畢業以來的理想。
原來他也是牟老老家的一位高材生,隻因口才欠佳,所以一至未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直到前不久,他才在牟老的介紹下來到了自己可以施展才華的窮山溝。
跨過條條山溝溝,踏過片片泥土地,小柯從他老家的概況說起近年來西部石漠化的成因、狀況及危害性。
石漠化是“石質荒漠化”的簡稱。
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態環境下,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社會經濟活動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生產能力衰退或喪失,地表呈現類似荒漠景觀的岩石逐漸裸露的演變過程。
從成因來說,導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為活動。
由於長期以來自然植被不斷遭到破壞,大麵積的陡坡開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山區土層薄,基岩出露淺,暴雨衝刷力強,大量的水土流失後岩石逐漸凸現裸露,呈現出“石漠化”現象。
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漠化”的程度和麵積也在不斷加深和發展。
“石漠化”發展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土地資源的喪失,又由於石漠化地區“缺少”植被,不能涵養水源,往往伴隨著嚴重人畜飲水困難。
水土資源不斷流失後呈現的“石漠化”現象,不僅惡化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而且將使群眾失去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許多地方曾出現不得不考慮“生態移民”的問題,就像他的老家就是較為典型的例子。
小柯認為,如果注意得不好,還會使這些地區不但形成“山光人窮,窮山惡水”的惡性循環,而且還因為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綠化中最為難啃的“硬骨頭”或“沙丘病”。
小柯還比喻說,就像鬱河兩岸邊,由於水資源的梯級開發,又由於開發後的某些後果,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也同樣是製造明天又一個“石漠化”的演藝地盤。
鬱河上遊雖然目前還看不出很大的危害性,但從人們反映的“流石”問題和大家看到的某些現象,不得不令人醒悟。
餘燕和於苗認真聽起小柯講起的那些問題,仔細地看著錦秀村某些真實的土地現象,都認為小柯講的現象確如此果,如果保護得不好,像錦秀村這樣的好地方都有可能變成所謂的“石漠化”地區。
兩天後,餘燕和於苗走過了文明鄉的許多小村,都仔細看過了小柯眼裏的“石漠化”現象。
經過與很多村幹部的討論,餘燕認為,前期“退耕還林”天保工程還不夠全麵到位,還需要進一步新建“石漠林”工程那才是人類生存的益民工程。
元月五日,在文明鄉的民主生活會上,餘燕如實彙報了前幾天關於她和於苗一起看過的“石漠化”現象,特別強調了鬱河從梯級開發以後產生的某些“後遺症”皆屬政府亟待解決的民心工程。
餘燕建議,隻要政府及時采取有效的得力措施,不僅可以預防“石漠化”演變,而且對生態發展及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經濟發展問題都有著不可輕視的力量。
如果文明鄉真要大力開展基層經濟援建對口扶持政策,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怎樣做好農村已經忽視的生態問題,就像可能產生的“石漠化”擴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