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七上八下育新人(1 / 2)

大家聽著餘燕說起的“六出奇計石漠林”,仍不沒有其他推薦的表態聲。

坐在李副書記對麵的李楠看了一眼身傍坐著的於苗,微笑著做了一個怪眼,欲言又止。

李副書記久久地看著大家都很謙讓的眼神,望了望組織委員李楠說:“李委員,你是專管幹部的,就先說說你的看法?”

李楠放下手中的筆,輕聲地微笑了一下,很莊重地坐著,認真地談起當今基層政府的人員結構問題。

她認為,當今是政府機關人員“青黃不接”的發展時期,作為上級政府領導已經看到了這一現象。

所以,在現在政府用人“逢進必考”的製度下,更要注重後備人才的培養,培養下一代年輕有為的知識青年……

李副書記聽著李楠說得頭頭是道的理論,還是沒有說出當前文明鄉最具培養的一名優秀青年。他認為主管幹部的組織委員居然也給他玩起官腔來,嗬嗬笑了一聲,指接指著於苗說:“小於,你是大家公認的年輕正直的領導幹部,談談你的個人想法。”

於苗聽著李副書記這突如齊來的“將軍”,很會圓話的於苗這下可麻煩了,臉已紅了又紅。端著茶杯喝了又喝,實在不知怎麼推薦這眾裏挑一的人才。

說年輕嗎?當然是自己的老婆。於苗想著餘燕出生於1983年3月8日這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誰還會比她小呢?

說知識嗎?仍是自己的老婆。現大文明鄉政府裏的幹部有幾人是真正畢業於大學的呢,大多是黨校培養出來的“名牌大學”。

憑能力嗎?誰還敢和自己的老婆搶功?餘燕雖然年輕,沒有從事政府工作多長時間,但她所做的農村工作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在勒春市都是響當當的有名。

那推薦誰呢?

推薦其他的人,這明顯是達不到組織的意圖。不管怎麼說,組織是要培養年輕且具培養價值的知識能人。

如果不推薦餘燕,餘燕倒不會埋怨說自己沒良心,或者說自己不“聰明”,自己也可能會心安理得。但還是感到心有不平,遲早後悔也難免可能。

如果推薦了餘燕,在大家眼裏,這明顯就成了“看人做事”的把柄,於理不公。雖然餘燕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她畢竟是自己剛結婚過門的妻子,是要與自己同甘共苦的愛人。

如果真給推薦了她,在大家眼裏可能是公平的,在言語上也可能是風平浪靜的,但誰能保證沒有人在背後反插一刀呢?

其實,在於苗心裏,培養誰都無所謂,隻要是為黨和政府輸送最具潛力的後備人才;隻要是培養能為基層政府服好務,為群眾辦好事的幹部就行。

就算年紀大了一點,隻要有精力,有體力,同樣有能力為黨和政府辦好事。

經濟水平固然有窮,但人心向上卻是無窮。隻要一個人有心辦好事,就不愁沒好事可辦。

培養幹部本來不需如此程序化,既然是培訓,領導“推薦”誰也就得了,何必拿在大家麵前難以定奪呢?於苗反複地想了想說:“領導讓我談談自己的想法,那在這個民主生活會上,我可是想到那裏就說到那裏。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於苗合住日記本,微笑地看了看大家一眼,慢條思理地談起他的個人想法。

他說,從縱向看,目前文明鄉的幹部從上到下都需加大培訓學習;從橫向看,不管是年紀大小多少,知識深淺如何,都需要進行培訓學習,特別是年輕“後進”的像我這樣的年輕人更需要領導的時時培養,經常培訓,包括我的家屬也同樣需要大家關懷指教……

“說多了,不好意思!我肯定就不參加此次培訓學習了。”於苗看了一眼李副書記那親切溫和的雙眼,感到他從未有過的笑容張著自己,一時全身有說不出的快感,卻又是那樣讓人麻木。

大家聽著於苗於情於理的言談,看了看李副書記讚許於苗的目光,一時緊張的氛圍開始活躍了起來。

文明鄉的紀檢書記楊柳同誌望了望餘燕,鼓勵著說:“幾個月之前,我這裏對反映餘燕問題的特別多,當然有好也有壞。最終,我包括勒春市紀委都認為,餘燕是‘出淤泥而不染’。她雖然最年輕,但她熱情好學,熱心助人的服務精神是我們大家共同學習的榜樣;她努力為民辦事,努力為民分憂是我們大家共同學習的楷模。當然,人無完人,人的一生都需要學習,學無止境。所以,我個人建議此次培訓就推薦餘燕同誌!”

年輕且氣質俱佳的組織委員李楠,放下手中那支慣用的三寸石墨水芯筆,輕聲地拍了拍手,望了望大家說:“本來培養年輕幹部事在必行,就像我們文明鄉的好幾位青年人都需要得力栽培,作為我個人想法,都想輸送培養高就。但此次卻是百裏挑一,實在是難以決策,本來年輕人他們都有各自優秀、獨到的一麵,但……我們更應注重女性人才的發展,還是女士優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