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西生於1883年,其父曾被授予海軍上校軍銜,這對他選擇了海軍生涯有很大影響。1903年,他考入海軍軍官學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哈爾西已是一名驅逐艦艦長。恰巧,未來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也在這隻艦上從事海域測量工作,兩人從此結下了不同尋常的友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爾西作為一支驅逐艦編隊的指揮官,參加了戰爭,並獲得了一枚海軍十字勳章。哈爾西有著一張扁平的臉,短粗的脖子,開闊的前額。兩眼之間間距很大,但炯炯有神。他做事果斷,官兵們都親切地稱他為“蠻牛”。珍珠港事件爆發前夕,太平洋局勢已相當危急,哈爾西奉命去威克島運送飛機。臨行前他向金梅爾上將請示:“戰爭迫在眉睫,如果遭遇日本艦隊,我怎麼辦?”
金梅爾模棱兩可地說:“你酌情處理就行了。”
出發後,哈爾西立即發出了“第一號作戰命令”,要求全體官兵隨時準備戰鬥,若遇日艦,立即將其擊沉。他的參謀長提醒他說:“你知道這項命令意味著戰爭嗎?”
哈爾西冷靜地說:“如果發現敵人過來就先發製人,有什麼爭論到以後再說。”這生動地表現出哈爾西敢作敢為的倔強性格。
日軍偷襲過珍珠港,繼而全殲美亞洲艦隊,美國朝野震驚,談起日本海軍就談虎色變。膽大包天的哈爾西,臨危受命,出任美太平洋艦隊航空母艦編隊司令。他率珍珠港僅存的3艘航空母艦積極出擊,先後兩次成功地進行了對日海空反擊戰,使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威克島和馬爾丘斯島上的日軍聞風喪膽。尤其是對馬爾丘斯島的奇襲,簡直是摸老虎屁股。哈爾西大獲全勝,凱旋而歸,極大地鼓舞了美海軍低落的士氣。美國民眾無不歡欣鼓舞,奔走相告,認為“珍珠港事件得以雪恥了”。
1942年4月,哈爾西再創奇跡,他率領第16特混艦隊,摸到距日本首都僅700海裏處,直接指揮了杜立特爾中校空襲東京的壯舉。16架經過改裝的“空中堡壘”式轟炸機,分別轟炸了東京、名古屋、大阪和神戶,猶如扇了日本天皇一記響亮的耳光,使得日本國民大為震動,迫使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襲擊中途島,打了一場讓他至死也無法原諒自己的大敗仗。
哈爾西屢建奇功,確實是尼米茲手下不可多得的一員虎將。
這也難怪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日趨白熱化,亨德森機場守軍處境險惡之際,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的參謀們推薦他接替戈姆利。
哈爾西是位充滿自信而又積極進取的指揮官,他有能力衝破敵人的封鎖,奪回瓜達卡納爾島製海權。但這頭“蠻牛”也有個毛病,嘴上沒有把門的,愛“亂放炮”,屆時拉緊他牛鼻子上的韁繩就是了。
尼米茲想著,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心裏似乎輕鬆了許多。
當天晚上,尼米茲給哈爾西發了一封電報,要他取消在瓜達卡納爾停留的計劃,直接去努美阿港,在那裏接受新的任務。
第二天早晨,尼米茲電告海軍總司令金上將,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並請他批準哈爾西接替戈姆利的職務。很快,尼米茲就收到了“同意”的複電。
10月18日下午2時,哈爾西將軍乘坐的“科羅納多”水上飛機剛在努美阿港降落,一艘救生艇就開了過來。哈爾西剛剛登上救生艇,戈姆利的副官向他敬了個禮,遞給他一個密封信封。
哈爾西馬上意識到,在如此緊急的情況下,給他這樣一封信一定有什麼要緊的事。他馬上撕開信皮,接著把裏麵注著“機密”兩個字的信封拆開。信封裏裝著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發來的一封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