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轉記之田中(2 / 3)

然而田中中將在這一不利的局麵下卻奇跡般地取得了一次經典海戰的全麵勝利。1942年11月30日夜,田中少將率領第2雷擊艦隊的8艘驅逐艦,滿載彈藥物資,從肖特蘭群島出發再次執行對瓜島的補給任務。當夜21時左右,當田中的艦隊到達瓜島的塔薩法隆加附近時,與前來迎擊的美軍第67特混艦隊迎頭相撞!與隻有8艘驅逐艦的田中艦隊相比較,在賴特海軍少將指揮下的美軍第67艦隊擁有4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型巡洋艦及6艘驅逐艦。僅從力量對比上看這將是一場一邊倒的戰鬥,與裝備203毫米重炮的4艘萬噸級的重型巡洋艦相比,平均噸位不過2000噸的日本驅逐艦隊幾乎毫無獲勝的可能。然而事實並沒有那麼簡單。

擁有大口徑火炮的美艦從戰鬥一打響就開始用重炮轟擊日艦,而日艦卻並不向美艦隊射擊,原來田中中將在出發前曾明確指示各艦:“此次行動的任務是運送補給品,不到萬不得已,不使用艦炮,盡量用魚雷攻擊。”第2艦隊的日艦各艦艦長忠實地執行了這一命令。在漆黑的海麵上美艦炮口的閃光則成為日艦的最佳瞄準點。在不到30分鍾的混亂夜戰中,日本人出色的魚雷技術再次得到了證明。裝備93式氧氣魚雷的日軍驅逐艦隊大獲全勝。戰鬥中4艘重型美國巡洋艦中“Northampton”號被2條魚類擊中沉沒,“Minneapolis”號、“New Orleans”號、“Pensacola”號遭到重創。另有2艘美軍驅逐艦遭到己方巡洋艦誤射,被拖回基地。與此相比,日軍隻付出了前哨驅逐艦“高波”號沉沒的輕微代價。在夜戰中賴特少將的旗艦“Minneapolis”號巡洋艦受創,由“Honolulu”號輕巡洋艦上的蒂斯代爾少將指揮艦隊撤離了戰鬥。而頑強的田中少將則指揮他的7艘驅逐艦在美艦撤離後完成了對瓜島的補給任務,至此日艦取得了塔薩法隆格海戰的完全勝利。

然而這一局部勝利並不能改變日軍在瓜島的不利局麵,在塔薩法隆格海戰後,田中先後又組織了兩次“東京快車”對瓜島進行補給,由於美軍的空襲均遭到慘重損失。1942年底日軍統帥部不得不決定撤離瓜島。撤退任務再次落在了“東京快車”身上。在經過周密的安排後,1943年2月由20艘驅逐艦組成的快速運輸艦隊,成功地分三批將瓜島上堅持作戰的第17軍的第2、第38師團撤出,這也是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少有的幾次成功的海運撤退行動。田中賴三少將在瓜島戰役中的優異表現在戰後得到了廣泛認可,但是在當時卻沒有得到日本軍部的任何表彰,反而在1942年底瓜島戰役結束前被解除了艦隊的指揮權。

評價

田中賴三被解職的理由是多方麵的。首先是他在塔薩法隆格海戰中的表現。按照日本海軍的傳統編隊習慣,旗艦往往位於艦隊的最前端,然而日本軍部根據事後調查,發現當日衝在艦隊最前方的是“高波”號驅逐艦,而排在艦隊中部的田中中將乘坐的旗艦“長波”號驅逐艦在戰鬥中,在向美軍艦隊發射魚雷後,隨即轉向規避,退到了編隊的後方“並未積極參加對美艦的戰鬥”,而衝在最前麵的“高波”號驅逐艦卻因遭到美軍主力艦隊重炮的集中打擊,並被一枚魚雷擊中,最終傷重沉沒。由此軍部認為盡管田中取得了海戰的勝利,但是在戰場上田中中將“沒有發揮一名指揮官應發揮的作用”。而田中本人對此並不以為然,在塔薩法隆格海戰後的海戰中,田中始終堅持他自己的意見:不把旗艦至於艦隊的最前端,而是放在中間。田中認為,為了顯示出艦隊指揮官的“英勇”而讓艦隊旗艦衝在最前麵是不明智的,一旦旗艦受創沉沒,艦隊將失去指揮,是絕對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