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二人正唱著,忽然從那柳林東邊闖進兩個身穿袍褂的女真漢子,那倆漢子撥開眾人,走進圈內,從腰裏拔出腰刀,逼近那賣唱的女孩子,嬉皮笑臉地說:“恭喜!恭喜!我們二人奉命請你進山,快快收拾收拾吧,別當這要飯花子啦。”
那彈三弦的老人見勢不妙,慌忙丟下三弦琴,上前施禮道:“官人莫急!官人莫急!俺父女本是貧寒之家,進不了高門貴府,望官人高抬貴手。”
那個虎背熊腰的漢子,見老頭答話就把腰刀插進腰間,又齜牙笑著,對彈三弦的老人道:“莫客氣!莫客氣!我家祖宗,是蘇子河建州有名的酋長,和李總兵有老交情,他最喜歡漢人小妞。隻要你們父女願意,尼堪外蘭酋長貧富都不會嫌棄的。”
努爾哈赤一聽尼堪外蘭的名字,直覺得心在翻騰,血往上湧。他想起見義勇為的魯提轄,也就顧不得通名報姓,“噌”的一聲,像林間的飛鼠,猛然從樹杈上跳到戲場,掄起拳頭,朝著彪形大漢打去。他雖年少,卻拳如重錘,並且邊打邊罵:“強盜!惡棍!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搶人,真丟盡了女真人的臉!”
看戲的人眼看就要鬧出人命,就“轟”的一聲四處散開。人還沒散出一竿子遠,看熱鬧的人又像滾到海岸的浪頭,重新又卷回來。一時小孩哭,大人叫,吵吵嚷嚷,劈裏啪啦,鬧得翻江倒海。不一會兒,這邊的聲響引起了鎮守撫順邊官李遊擊的注意,他馬上派兵丁過來查問。兩個兵丁闖進戲場,見有搶人鬥毆之事,馬上以“擾亂馬市”、“聚眾鬥毆”為名,把努爾哈赤和尼堪外蘭的兩個打手繩捆索綁起來。
賣唱父女見明官不分青紅皂白,將人一律抓走,一時慌了手腳,特別是急壞了小姑娘。
這小姑娘,姓範,名梨花,是撫順軍士範鴻的孫女。嘉靖十四年,遼東巡撫呂經對軍士克扣軍餉,並將給軍隊的牧馬田勒令收回,改為租用田,壓榨軍士血汗,修城蓋樓,引起廣大軍士的憤怒。他們衝進巡撫大院,砸爛城門,痛打呂經的爪牙,火燒私造的役冊。並在廣寧將呂經逮住,五花大綁,頭上插標,環城遊街。在此感召下,撫順軍士範鴻、王經等也將剝削軍士的備禦指揮劉雄抓住,將其搜刮的財物平分給兵卒,把劉雄關進班房。兵變之後,當局恐慌萬分,以莫須有的罪名把範鴻一家老小發配到長白山。
嘉靖四十五年春天,範鴻的兒子、兒媳相繼染病死去,隻剩下他與小孫女範梨花,祖孫二人相依為命,開荒狩獵度日。去年秋天,範鴻帶著十四歲的小孫女,偷偷地到天齊廟趕廟會,不料被一夥橫衝直撞的明軍官兵衝散,至今爺孫二人天各一方。範梨花丟失後,恰巧在撫順城東門,遇到一位王老漢,這老漢是王經的本家,多年賣藝,闖蕩江湖,就收留下範梨花認為義女,帶她學藝賣唱,流落遼東。
範梨花本就出身於軍士名門,生來就帶有俠士氣質,再加上幼時受到的教育,更是俠義風範十足。她看著努爾哈赤被他們無辜地抓走,趕忙撿起努爾哈赤丟下的褡褳、畫卷等物品,隨即收拾好自己隨身攜帶的賣藝之物,一路小跑,就追著那群抓人的人跑了。等梨花父女追趕到馬市南的一座大廟前時,李遊擊已經帶著努爾哈赤騎馬回到了撫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