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腎陽虛證(1 / 3)

症見性欲減退,陽痿早泄,精子數少、成活率低、活動力弱,或射精無力;表現腰酸腿軟,疲乏無力,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治當溫補腎陽,益腎填精。

二妙種子丸

“組成”覆盆子(去蒂,炒過,酒蒸)、蛇床子(去殼,取淨仁,微炒)各24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溫開水送下。

“功效”種子。

“主治”腎虛無子。

“來源”《仙拈集》。

二益雙補膏

“組成”甘鬆(去土,淨)、槁本(去土梗淨)、吳茱萸、山柰子(麵裹燒)、零陵香、白芷、母丁香、官桂、赤石脂、藿香葉、檀香、麝香、明白礬(煉去雪)、韶腦、細辛、紫梢花、幹薑(去皮,灰炮)、烏魚骨各6克。

“用法”上藥研為極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克,每日2次,服兩旬定有孕,見效勿用。

“功效”溫腎散寒。

“主治”男子下焦虛寒,陽氣衰憊;婦人子宮久冷,年遠無孕,赤白帶下。

“來源”《醫學類聚》。

十子奇方

“組成”鳳仙花子(井水浸1宿,新瓦焙幹)90克,金櫻子(竹刀切開,去毛子,水淘淨,舂碎熬膏)90克,五味子(酒浸,蒸,曬幹)90克,石蓮子(研碎,用茯苓、麥冬各30克,煎汁拌蒸,曬幹,淨)90克,菟絲子(酒浸三宿,煮一晝夜,吐絲為度)90克,女貞子(酒浸,九蒸九曬)90克,枸杞子(一半乳拌蒸,一半酒浸微炒)120克,小茴香(微炒為末,白菊花60克,煎汁拌,曬幹)30克,桑葚(極黑肥大者取汁,以瓷盆盛之,每日曬成膏)120克,大附子1個重(蜜煮1日,換水煮半日,人參60克煎汁拌附子,曬幹,附子須切片)30克。

“用法”金櫻子、菟絲子、桑葚三味為膏,入諸藥末,用淮山藥120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腹服4.5克,臨臥服6克。

“功效”溫腎填精。

“主治”男子九種不育,四般精泄。

“來源”《惠直堂方》。

丁公仙枕

“組成”真川椒、桔梗、荊實子、柏子仁、薑黃、吳茱萸、白術、薄荷、肉桂、川芎、益智仁、枳實、全當歸、川烏、千年健、五加皮、沙苑子、羌活、防風、辛夷、白芷、附子、白芍、槁本、肉蓯蓉、北細辛、豬牙皂、蕪荑、甘草、荊芥、菊花、杜仲、烏藥、半夏各30克。

“用法”務要頂好鮮明,咀片,研為細末,絹袋盛之,用槐木薄板做枕1個,高10厘米,寬15厘米,長40厘米,如天蓋地,一麵上鑽孔128個,如梧桐子大,用上藥裝入枕中。藥料3~5枚,每月一換。

“功效”種子,消百病,長精神,延年益壽。

“主治”腎虛精少,陽痿。

“醫案”丁公,康熙時人,年逾七十無嗣,遇異人授此方,不二年精力強壯,至八十一歲已生二十一子矣。如夫婦皆以此作枕,更見奇效。

“來源”《驗方新編》。

七子散

“組成”五味子、牡荊子、菟絲子、車前子、菥蓂子、石斛、薯蕷、幹地黃、杜仲、鹿茸、遠誌各10克,附子、蛇床子、川芎各7.5克,山茱萸、天雄、人參、茯苓、黃芪、牛膝各4克,桂心12克,巴戟天15克,肉蓯蓉12克,鍾乳石10克(一方加覆盆子10克)。

“用法”上藥治下篩。酒服方寸匕(2克),1日2次。不知增至2匕(4克),以知為度。禁如藥法。不能酒者,蜜和丸服亦得。

“功效”補腎氣,填腎精。

“主治”丈夫腎虛目暗,精氣衰少,無子;因五勞七傷,虛羸百病所致婦人無子。

“方論”此方專為欲勤精薄,陽氣不振者設。人參、黃芪、鹿茸,方中君主,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鍾乳石、天雄、附子,方中主帥,形不足者,溫之以氣也;人參、黃芪溫厚,非天雄、附子不能激之;鍾乳石悍,非鹿茸無以濡之;巴戟天、肉蓯蓉、五味子、山茱萸、菟絲子、薯蕷、杜仲、牛膝乃人參、黃芪之匡輔;菥蓂、蛇床、桂心、遠誌則天雄、附子之僚佐;然無陰則陽無以化,地黃、川芎、牡荊子化氣成形,並化胎息蘊毒,製劑之妙,無以喻之。至於牡荊子專主風虛,車前子職司氣化,牡荊子勢紛,石斛監之,車前子力薄,茯苓助之,以其襄既濟之功,克紹廣嗣之績,允為欲勤精薄之全。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八仙茶

“組成”杜仲(麩皮炒斷絲)120克,菟絲子(60克,酒浸,製如常)15克,木鱉子(去油皮)10枚,甘草(去皮,蜜炙)60克,廣木香(不見火)30克,小茴香15克,母丁香大者10枚,附子(用蕎麥麵1撮,包煨,良久去麵)1枚,沉香24克,訶子(去殼)120克,荔枝子(去皮)14個,鎖陽(炙)9克,青鹽24克,熟地黃(酒浸1夜,去皮)69克,六安茶1000克。

“用法”上藥與茶各為細末,用甘草膏為丸,每丸6克,每服1丸。

“功效”延壽固腎,種子,化痰,除百病。

“主治”腎虛無子。

“宜忌”切忌敗血諸物、腦子、三白、酒。

“來源”《串雅外編》。

人參鹿角膏

“組成”人參120克,鹿角膠120克。

“用法”將鹿角膠入酒3杯熬化,人參熬膏和勻,煉蜜120克為丸,每丸6克,每次1丸。

“功效”種子。

“主治”腎虛無子。

“來源”《墨寶齋集驗方》。

九仙丸

“組成”黑驢腎(並腎子、腰子,全切片,以伏龍肝為末,鋪鍋底,將前物鋪上,再用伏龍肝末蓋之,慢火焙幹,去伏龍肝)1個,枸杞子60克,巴戟天(去心)、核桃肉(去皮)各120克,蓮蕊、白芍(酒洗)、當歸(酒炒)、補骨脂(炒)、茯苓、胡蘆巴(酒炒)、芡實、肉蓯蓉(酒洗)、牡蠣(煆)、牛膝(酒蒸)龍骨(煆,童便淬)、杜仲(鹽水炒)、沙苑子(炒)各60克,大茴香3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酒糊為丸。每服6克,清晨溫開水送下。如欲種子,可日3服,先忌房事21日效。此藥須長服為妙。

“功效”益腎固精,壯陽種子。

“主治”腎虛無子。

“來源”《惠直堂方》。

三妙種子丸

“組成”沙苑子(水淘淨,曬幹,炒)、當歸(酒炒)各240克,魚螵(蛤粉炒焦)50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淡鹽湯送下。

“功效”保養,種子。

“主治”腎虛無子。

“來源”《仙拈集》。

山精壽子丸

“組成”山藥75克,黃精(取真者,另杵膏待用。若九蒸九曬,幹杵末用更好)150克,黑棗(擇肥大者,去皮核及腐爛者,另杵膏待用)225克,懷牛膝(酒拌蒸)45克,大何首烏(製)75克,川杜仲(炒)60克,川續斷(酒潤)60克,大熟地黃120克,覆盆子(酒拌)105克,沙苑子(炒用)75克,川巴戟天(酒蒸)60克,肉蓯蓉(酒洗)60克,遠誌(甘草湯浸)60克,菟絲子120克,白茯苓60克,山茱萸(酒蒸)60克,遼五味子60克,甘州枸杞子(去梗蒂淨)150克。

“用法”上藥除黃精、黑棗二膏,餘為細末,入黃精、黑棗膏內和勻,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9~12克,空腹百沸淡鹽湯送下,久服愈好。

“功效”延壽。

“主治”真陽不足,壯年之男,種玉無成,幼歲之婦,從不受孕,或受胎而中懷墮落,或得正產而又生女非男,或生而不育,或育而夭殤,即苟延性命,難免多疾病者。

“宜忌”如孕婦忌用牛膝,竟以石斛90克代之。

“加減”脾虛易泄瀉者,山藥多用;陰虛之人,大熟地黃可用180克;陽痿者,覆盆子多用;肝虛滑精,沙苑子多用;相火不足者,川巴戟天多用;滑精,經行多或淋漓不斷者,山茱萸多用,肝氣鬱結者少用;肝氣鬱結,肺有熱者,遼五味子少用。

“方論”補陽而專事參、附、芪、硫輩,驟補其火,不惟壯火食氣,難免陽長陰消,陰不斂陽,而能壽能子又難。此方藥性不寒不熱,類多平和,補陽不致陰消,久服長年無疾,效過多少,筆難罄書。

“來源”《胎產心法》。

廣嗣延齡至寶丹

“組成”鹿茸(酥油炙脆)30克,大石燕(生200克者,真米醋浸1日夜,再以薑汁浸透)1對,熟地黃、肉蓯蓉各18克,穿山甲(燒酒浸1日夜,曬幹,酥炙黃色)、枸杞子、朱砂(蕎麵包蒸1日,去麵)、附子(去皮臍,用川椒、甘草各15克,河水煮3炷香)各15克,天門冬、鎖陽(燒酒浸、焙七次)各12克,補骨脂(酒浸,焙)、當歸(酒浸)、紫梢花(捶碎,河水漂,取出,酒焙幹)、鳳仙花子(酒浸,焙幹)、淫羊藿(剪去邊,人乳浸1日夜,炙黃)各4.5克,海馬(酥炙黃)1對,砂仁(薑汁煮,炒)、丁香(用川椒微火焙香,去椒)、地骨皮(水洗,蜜浸)、杜仲(童便化青鹽拌,炒斷絲)、牛膝(酒洗)、細辛(醋浸)、甘草(童便浸,曬)及甘草(蜜炙)各7.5克。

“用法”各藥精製如法,各研為極細末,以蜜、酥油拌勻,每服0.3克,黃酒送下,漸加至0.9克為止。久服奇效。

“功效”久服渾身溫暖,百竅通暢,口鼻生香,齒落重生,發白轉黑,行走如飛,視暗若明。種子。

“主治”腎虛早衰,牙齒鬆動,須發早白,少子。

“來源”《仙拈集》。

內造伏虎丹

“組成”真川貝母(須四製。第一次用大附子1個,童便1湯碗蒸,切細,幹,燒酒3湯碗,韭菜汁3湯碗,同入沙鍋,將貝母煮幹,去附子不用;第二次用雪蛤蟆30克,無則以大蛤蚧1對代之,用石敲碎,亦用燒酒、韭汁各3碗,同貝母煮幹,去蛤蚧不用;第三次用吳茱萸30克,亦用燒酒、韭汁各3碗,同貝母煮幹,去吳茱萸不用;第四次用公丁香15克,亦用燒酒、韭汁各3碗,同貝母煮幹,去丁香不用。製完,其貝母爛如泥)120克。

“用法”置石臼中舂,再入真阿芙蓉3克,乳製蟾酥9克,麝香1.5克,拌勻作條,焙幹收貯。用時唾津磨搽。

“功效”興陽種子,強腎助神。

“主治”陽虛無子。

“來源”《綱目拾遺》。

壬子丸

“組成”人參6克,沉香4.5克,白及(明亮者佳)、白蘞、陳皮、吳茱萸(滾湯泡去苦水)、茯苓各30克,白附子、五味子、牛膝(去蘆)、延胡索、蘄艾葉、厚樸(薑汁炒)各9克,細辛、桂心各15克,乳香6克,沒藥2.4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赤豆大。男婦同服,每服15丸(6克),每早晚溫酒送下。

“功效”種子。

“主治”陽虛無子。

“來源”《同壽錄》。

長生丹(1)

“組成”大附子15克(取120克,東流水浸,早晚換之,冬3日,春、秋5日,夏3日,去皮尖,銅刀切,曬幹),清水半夏(亦浸,同前法,日足搗碎,曬幹)3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用生麵60克,生薑自然汁為丸,每丸1克,陰幹,日日轉動。每服3~9丸,日晚空腹,茶、酒任下。

“功效”秘精壯陽。

“主治”腎陽虛衰。

“來源”《普濟方》。

長生丹(2)

“組成”地黃240克,山藥120克,白茯神120克,何首烏250克,女貞子180克,甜石斛250克,枸杞子180克,鹿角霜250克,山茱萸180克,菟絲子250克,肉蓯蓉60克,鹿角膠250克,川牛膝250克,宣木瓜、虎脛骨各120克,人參500克,牡丹皮240克,杜仲30克,胡麻500克,桑葚50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拌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空腹溫開水送下。

“功效”溫腎填精。

“主治”男子勞損羸瘦,陽事不舉,精神短少,須發早白,步履艱難;婦人下元虛冷,久不孕育。

“來源”年氏《集驗良方》。

長春丸

“組成”魚鰾(蛤粉炒成珠,極焦)500克,棉花子(取淨仁,去油炒,酒蒸)500克,金釵石斛240克,白蓮須240克,金櫻子(去子毛,淨)500克,菟絲子120克,沙苑子120克,枸杞子180克,五味子(炒)12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用鹿角2500克,鋸薄片,河水煮3晝夜,去角,取汁熬膏,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

“功效”補腎益精。

“主治”腎虛精冷。

“來源”年氏《集驗良方》。

長春廣嗣丹

“組成”人參(去蘆)、天門冬(去心)、當歸(酒洗)、澤瀉(去毛)、山茱萸(去核)、石菖蒲(炒)、赤石脂、五味子(去梗)、覆盆子(去萼)、白茯苓、車前子、廣木香、柏子仁各30克,山藥(薑汁炒)、川巴戟天(去心)、川椒(去目與梗,及閉口者,炒出汗)、川牛膝(去蘆,酒洗)、生地黃、熟地黃、地骨皮(去木與土)、杜仲各60克,遠誌(去蘆,甘草湯泡,去心)、肉蓯蓉(酒洗,去心膜,曬幹)、枸杞子各90克,菟絲子(酒洗,去土,用酒蒸,搗餅曬幹)12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漸加至70~80丸,空腹鹽湯或酒送下。

“功效”補腎益精。

“主治”男婦艱嗣;男子勞損羸瘦,中年陽事不舉,精神短少,未至五旬,須發早白,步履艱難。婦人下元虛冷,久不孕育者。

“方論”人參、天門冬、五味子用之補肺;石菖蒲、柏子仁、當歸、遠誌用之養心;白茯苓、懷山藥用之養脾;山茱萸、熟地黃、覆盆子、杜仲、牛膝、巴戟天、肉蓯蓉、枸杞子、菟絲子用之補肝腎,所以然者,肝腎同一治也;車前子、澤瀉利其灼陰之邪;生地黃、地骨皮平其五髒之火;赤石脂之澀,所以固精;木香之竄,所以利六腑;川椒之辛,所以散濕痹也。此則兼五髒六腑而調之,五髒之精實,六腑之氣和,夫然後可以媾精而宜子。

“來源”《醫方考》。

烏須種子方

“組成”黑豆(沙鍋內黃酒煮熟,曬幹)2500克,補骨脂(鹽水炒)500克,枸杞子500克(酒炒),菟絲子(酒煮透)500克,川椒(去閉口目者。先洗淨地一塊,用炭火燒紅,用水潑濕,將川椒放在地上,以瓷盆蓋之,1宿取用)24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溫開水送下。

“功效”溫腎填精。

“主治”精虛無子;腎水不足,須發漸白。

“來源”《奇方類編》。

火龍丹

“組成”人參、白術、巴戟天、杜仲、菟絲子、麥門冬各150克,肉蓯蓉1大枚,補骨脂、遠誌、肉桂各60克,黃芪240克,當歸90克,北五味子30克。

“用法”上藥各研為末,煉蜜為丸。每服15克,酒送下。連服1個月,即陽舉可以久戰矣。

“功效”溫腎填精。

“主治”男子五髒陽氣虛衰,陽事不堅,精難射遠,令人無子。

“來源”《辨證錄》。

生髓育麟丹

“組成”人參180克,山茱萸300克,熟地黃500克,桑葚(幹者)500克,鹿茸1對,龜版膠240克,魚鰾120克,菟絲子120克,山藥300克,當歸150克,麥門冬180克,北五味子90克,肉蓯蓉180克,人胞2個,柏子仁60克,枸杞子240克。

“用法”上藥各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日早晚時,用溫開水送下15克。服3月,精多且陽亦堅。

“功效”填精益髓。

“主治”男子精少,泄精之時,隻有一二點,不能生子。

“來源”《辨證錄》。

加味蒼術膏

“組成”蒼術(搗如泥,入大鍋內,加水,以文武火煮,取出絹濾,入瓷罐內)5000克,人參、生地黃、熟地黃、黃柏、遠誌、杜仲、川芎、胡桃肉、川椒、補骨脂、當歸、薑汁各120克,青鹽60克,朱砂30克,墨旱蓮汁300毫升,白蜜1000克。

“用法”上藥研為丸,每丸9克。每次1丸,空腹用酒、水任下,每日1次。

“功效”通達諸身關節,流往遍體毛竅,養精養氣養神,久服精滿氣盈,暖丹田,減相火,發白轉黑,齒落更生。

“主治”男子精冷絕陽,婦人胞冷不孕。

“來源”《醫學入門》。

老龍丸

“異名”蒼龍丸(原書)、老奴丸(《奇效良方》)。

“組成”母丁香、紫梢花、肉蓯容(酒浸)、菟絲子(酒浸)、蛇床子、巴戟天、淫羊藿、白茯苓(去皮)、遠誌(去心)、八角茴香各60克,燈草6克,蓽澄茄、胡桃肉、車前子、萆薢、馬藺花(酒浸)、牡蠣(火燒炒6次)、韭子、木通(酒浸)各30克,幹漆(炒去煙)90克,山茱萸、補骨脂(酒浸)、全蠍、桑螵蛸(酒浸)、龍骨各45克,熟地黃150克,當歸15克,沉香15克,木香15克,大蜘蛛7個(一方無桑螵蛸、當歸、乳香)。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

“功效”添精補腎,祛寒除濕,扶經起陽;興元陽,種子嗣。

“主治”年高氣衰虛耗,風濕腳痛;下元虛損,精虛無子,及五勞七傷,腰膝酸痛,小腸疝氣。

“驗案”無子。《普濟方》:褚氏無子,得此藥修合未服,夫主有老奴七十之上,腰腳疼痛,曲背而行,褚氏以此藥服之,其老奴語褚氏曰,自服此藥,深有靈驗,諸疾悉痊,房事如少壯之人。於是與褚氏通,因後有孕。一日,褚氏服藥,其家母視之,切究其由,得其實,因打死此老奴,並折其腿,骨髓皆滿,皆此藥之效也。

“來源”《普濟方》。

全鹿丸(1)

“組成”當歸身、知母(去尾淨)、天門冬(去心、皮淨)、懷熟地黃各120克,人參(去蘆)120克,白茯苓(去皮)120克,金櫻子(去粗皮、刺淨)120克,芡實肉180克,牛膝(去蘆)180克,蓮肉(去心)120克,山藥120克,黃柏(去皮)120克,懷生地黃120克,白芍(炒)60克,麥門冬(去心)120克,枸杞子(去蒂)240克,茯神(去皮心)120克,杜仲(酥炙,去絲)120克,白術(東壁土炒)120克,蓮須120克,山茱萸(淨肉)240克,女貞子240克,覆盆子120克,柏子仁180克,肉蓯蓉(酒洗)120克,黃芪(蜜炙淨)120克,骨碎補120克,五味子(淨)60克,桑葚(淨)120克,陳皮120克,菟絲子(酒煮搗爛,曬幹,淨)60克。

“用法”用雄鹿1隻,取精肉500~1000克,用血、髓、腎、肝、心、全角切作片,用無灰酒12500毫升煮熟,將前藥再入酒肉內煮幹為度,如未全熟,再加酒2500毫升,取出曬幹,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9克,每日1次,空腹溫酒、淡鹽湯或溫開水送下。

“功效”補腎種子。

“主治”腎虛精薄。

“來源”《墨寶齋集驗方》。

全鹿丸(2)

“組成”黃柏(去粗皮,用青鹽煮酒浸,焙幹,取淨末2500克,又以鹿血拌,焙)3500克,菟絲子(水潤淨,酒浸,蒸,淨末2500克)3500克,枸杞子(真甘州者,用牛乳浸,焙幹,取淨末2500克)3500克,金櫻子(搗去刺,剖開去核,取淨末500克)1500克,五味子(去桔梗,酒洗淨,曬幹,淨末750克)1500克,車前子1500克(水淘淨,曬幹取500克)。煮鹿時,加桑白皮、楮實子各750克。

“用法”上前6味另研為細末;用鹿1隻,去毛,去其大腸穢物,熬膏濾出聽用;其骨、角加桑白皮、楮實子另煮連晝夜,以極研如粉為度,絞和前汁,同藥末內拌勻,加秋石3500~4000克,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腹臨臥服70~80丸,用酒或秋石湯或鹽湯送下。

“功效”大補元精,種子。

“主治”腎虛精薄。

“來源”《濟陽綱目》。

交感丹

“組成”茅山蒼術(刮淨,分作4份,用酒、醋、米泔、鹽湯各浸7日,曬,研)500克,川椒、紅小茴香各12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陳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空腹溫酒送下。

“功效”補虛損,固精氣,烏髭發;久服令人有子。

“主治”腎虛精薄。

“來源”《本草綱目》。

慶雲散

“組成”覆盆子、五味子各120克,天雄30克,石斛、白術各90克,桑寄生120克,天門冬270克,菟絲子120克,紫石英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