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瘀滯胞宮(3 / 3)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調經種子。

“主治”產後兒已生,而胞衣不下,或兒生後,產母體疲,不能複用力,經停之間,外冷乘之,則血道阻塞或惡血流入胞中,衣為血所脹滿,故胞衣不下也。

“方論”是方薑、桂、附子辛熱以逐瘀;蘇木、歸尾以行血;白芷、南星之燥,可以束胞中之水;冬葵子、牛膝之滑利下行,可以使胞速下;益母草、澤蘭、當歸、生地黃、牡丹皮、赤芍又能行血、養血、破血,胞中無瘀血填塞,則自下矣。

“驗案”不孕症(《陝西中醫》)張某,女,32歲。1983年4月30日診。婚後7年未曾受孕,症見經期小腹冷痛,先後不定期,經量少色紫,夾有血塊,麵色不華,頭痛唇幹,心悸氣短,腰酸肢冷,白帶淋漓,舌黯苔白,脈細澀。辨證為瘀阻胞宮,寒凝脈絡,氣血兩虛,津不上承。治宜活血化瘀,溫宮通絡,養血滋陰,益氣調經。予本方加減化裁。處方:澤蘭、益母草、當歸、蘇木、牛膝、赤芍、白芍、冬葵子、生地黃、熟地黃、黨參各10克,白芷、官桂、製附片、幹薑、牡丹皮、甘草各6克,3劑。藥後白帶減少,經期小腹冷痛好轉,諸恙亦有減輕,效不更方,守原方繼進5劑。三診諸症愈其大半,仍囑原方連服7劑。四診諸恙悉除,按原方略具增損還服七劑,以資鞏固,後即懷孕得子。

“來源”《陳素庵婦科補解》。

調經酒

“組成”全當歸150克,遠誌肉150克,生甘草9克。

“用法”上用稀布袋盛之,以白酒5000毫升,如無好者,陳紹酒亦可,浸過7日,晚上溫服。

“功效”活血調經。

“主治”經血不調,氣血乖和,不能受孕,或生過一胎,停隔多年者。

“方論”方中全當歸以行血養血,遠誌肉、生甘草以散血中之滯,行氣消痰。

“來源”《醫方易簡》。

調氣暖宮丸

“組成”當歸(酒洗)、川芎、肉桂各6克,白芍(煨)、香附、艾葉(醋炒)、阿膠(蛤粉炒成珠)各12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10克),食前米湯送下。

“功效”溫補下元。

“主治”宮冷不孕。

“來源”《濟陰綱目》。

調經育子方

“組成”當歸(酒洗)3克,川芎2.1克,白芍(酒炒)3克,熟地黃(薑汁炒)2.1克,陳皮2.4克,白術(去蘆)3克,香附(酒炒)3克,砂仁0.6克,丹參1.5克,黃芩(酒炒)3克,甘草(炙)1.2克。

“用法”水煎,空腹服。

“功效”調經理脾,孕育子嗣。

“主治”氣血不調,不孕。

“加減”月經先期者有熱,加黃連(薑汁炒)2.1克,倍黃芩;後期者血虛,加黃芪(蜜炙)3克,倍川芎、當歸;腹痛有塊,加延胡索(炒)、牡丹皮各3克;發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赤白帶下,加柴胡、升麻(俱酒炒)各2.1克,半夏(薑汁炒)、白茯苓、蒼術(米泔浸)、黃柏、知母(俱酒炒)、幹薑(炮);肥盛者,痰脂滿子宮,加天南星、半夏、蒼術、茯苓;瘦怯者血少,不能攝精,倍川芎、當歸;經血過多,加黑薑1.5克,荊芥穗(炒)2.4克,地榆2.7克;經閉不通,加桃仁、紅花、蘇木;氣盛善惱,加烏藥、香附、柴胡、陳皮。

“來源”《壽世保元》。

調經種子丸(1)

“組成”當歸(酒洗)120克,川芎(微炒)30克,白芍(炒)90克,熟地黃120克,白術(土炒)90克,白茯苓90克,人參30克,甘草(蜜炙)30克,製香附90克,阿膠(炒珠)9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白湯送下。

“功效”活血調經。

“主治”婦人月經不調,久不受孕。

“來源”《攝生秘剖》。

調經種子丸(2)

“組成”益母草末(四月中采上半截白梗,肥壯者佳,蒸透熟曬幹)300克,當歸身(酒洗)120克,川芎60克,白術(飯上蒸熟)120克,白芍(醋炒)90克,懷熟地黃(酒煮杵膏)120克,黃芪(蜜炙)60克,人參30克,白茯苓(人乳拌曬)60克,砂仁(炒)60克,粉甘草60克,廣木香(不見火)3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服9~12克,早空腹、晚食前溫開水送下。

“功效”調經種子,延年益壽。

“主治”月經不調,不孕。

“來源”《救產全書》。

調經種子方(3)

“組成”蘄艾120克,香附(醋浸,炒)180克,當歸60克,白茯苓60克,吳茱萸(湯泡7次,鹽酒炒)60克,川芎60克,白芍60克,白芷30克,廣木香(煨)30克,生地黃60克,小茴香(炒)45克,炒白術45克,黃芩(炒)36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丸(12克),空腹米湯送下。

“功效”調經種子。

“主治”月經不調,血氣刺痛,頭暈惡心,赤白帶下,子宮虛冷,久無孕育。

“來源”《仁術便覽》。

調經種玉湯

“異名”調經種子湯(《外科全生集》)。

“組成”當歸身24克,川芎12克,熟地黃30克,香附(炒)18克,白芍(酒炒)18克,茯苓(去皮)12克,陳皮9克,吳茱萸(炒)9克,牡丹皮9克,延胡索9克。

“用法”上藥銼,作4貼。每劑加生薑3片,水煎,臨臥時服,經至之日服起,1日1服。

“功效”調經種子。

“主治”婦人無子。因七情所傷,致使血衰氣盛,經血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色淡如水,或紫色如塊,或崩漏帶下,或肚腹疼痛,或子宮虛冷,不能受孕。

“加減”若過期而經水色淡者,乃血虛有寒也,加官桂、炮薑、熟艾各3克;若先期三五日色紫者,血虛有熱也,加黃芩9克。

“驗案”女性不孕症。《湖北中醫雜誌》:采用調經種玉湯治療原發性及繼發性不孕210例,均獲滿意療效。治療方法:給予調經種玉湯全方。臨症加減:月經期推後而經水色淡者,加官桂、炒幹薑、熟艾葉;月經期提前3~5日者,加黃芩。服藥方法:以月經期為準,每次月經來開始服藥至月經幹淨為止,早晚各服1次,晚上以臨睡前服為好。如不孕,再到第二次月經來潮開始時再依前法,繼續服用上藥。一般服藥1~4個月經期,最長服藥8個月經期。治療結果:210例不孕患者,78例服藥1~2個月經期懷孕,58例服藥3~4個月經期懷孕,29例服藥5~6個月經期懷孕,6例服藥7~8個月經期懷孕。本組有效171例,無效39例,總有效率為81.4%;其中原發性不孕症已孕者152例,繼發性不孕症已孕者19例。

“來源”《萬氏女科》。

調經種子神驗秘方

“組成”歸身(酒洗)3.6克,白芍(酒炒)、川芎各1.5克,熟地黃(自製)3.9克,四製香附4.5克,廣陳皮、牡丹皮(酒炒)各2.4克,白茯苓(乳蒸)15克,吳茱萸(炒)3克,延胡索2.4克。

“用法”照方連進4劑,加生薑3片,水200毫升,煎8成,清晨空腹服;渣再煎,臨臥服。俟經水來時服起,每日1服,藥盡經止。如未成孕,俟後經來,如法再服4劑。

“功效”調經種子。

“主治”不孕。

“加減”若過期三五日紫色者,乃血虛有外寒也,外加官桂3克,炒幹薑炭6克,熟艾6克;若先期三五日紫色者,血虛有熱也,外加黃芩9克。

“來源”《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

散瘀見喜湯

“組成”製香附10克,五靈脂10克,延胡索10克,春砂仁6克,晨童便(對服)1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行氣活血,化瘀通經。

“主治”氣滯血瘀,壅塞胞宮之原發性痛經,並不孕症。

“來源”《千家妙方》。

震靈丹

“異名”紫金丹。

“組成”乳香、五靈脂、沒藥(另研,去沙)各60克,朱砂30克,禹餘糧(醋淬,撚碎為度)100克。

“用法”研細末,煮糯米糊和勻,丸如雞頭米大小,每服2~5丸,空腹煎薑棗湯服下,忌六畜血。

“功效”溫暖下元。

“主治”婦人氣血不足,崩漏,虛損帶下,子宮寒冷無子。

“來源”《婦科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