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瘀滯胞宮(2 / 3)

“組成”乳香60克,延胡索90克,牡丹皮60克,白薇60克,甘草60克,白術30克,槁本60克,白芷60克,香附300克,沒藥30克,肉桂30克,赤石脂1.2克。

“用法”上藥研為極細末,煉蜜為丸,6克重。每服1丸,白開水送下。

“功效”調經止帶,和血鎮痛。

“主治”赤白帶下,紅白淋濁,經血不調,臍腹作痛,腰酸無力,子宮寒冷,難於受孕。

“宜忌”孕婦忌服。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經驗育胎丸

“組成”當歸(酒浸)、熟地黃(酒蒸)、白術、香附各120克,砂仁90克,芍藥(酒炒)、川芎、川續斷(酒洗)、陳皮、黃芩(酒炒)各6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80丸(16~18克),空腹淡醋湯送下;酒亦可,以幹物壓之。

“功效”經調血盛,子宮溫暖成孕;孕後服之,可保胎氣堅固。

“主治”婦人久無子嗣。

“來源”《濟陰綱目》。

承澤丸

“組成”梅核仁、辛夷各500克,葛上亭長7枚,澤蘭250克,溲疏60克,槁本30克。

“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食前服如豆大2丸,1日3次,不知稍增。惡甘者,和藥先以苦酒搜散,乃納少蜜和為丸。

“功效”化瘀調經。

“主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

“加減”若腹中無堅癖積聚者,去亭長,加通草30克。

“方論”《千金方衍義》:承澤丸專破子髒積血。子髒屬衝脈,緊附厥陰而主風木。故取梅仁之酸平以泄厥陰風熱,則亭長方得振破血之威;辛夷、槁本、溲疏三味,《本經》一治寒熱風頭腦痛,一主婦人陰中寒腫痛,一止遺溺利水道;更用澤蘭子統理婦人三十六疾,一舉而內外風氣悉除,胞戶積血盡掃。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

蕩胞湯

“組成”樸消、桃仁(去皮尖雙仁,熬)、茯苓、牡丹皮、大黃各90克,人參、桂心、芍藥、厚樸(炙)、細辛、牛膝、當歸、橘皮各60克,附子(炮,去皮)45克,虻蟲(去翅足,熬)、水蛭(熬)各60枚。

“用法”上藥切。以酒2500毫升,水300毫升,漬1宿,煮取1500毫升,分4服,日3次,夜1次。

“功效”化瘀調經。

“主治”婦人斷續二三十年及生來無子並數數失子。

“來源”《千金翼方》。

蕩胞煎

“組成”大黃30克,附子(炮)30克,厚樸(製)30克,桂心30克,樸硝30克,當歸60克,赤芍30克,人參30克,桃仁2個。

“用法”上藥研末。每服18克,水、酒各半煎,去渣溫服。

“功效”化瘀調經。

“主治”久年斷產,脈實者。

“方論”瘀熱內結,天癸不通,故年久斷產,不能孕子焉。樸硝、大黃蕩滌熱結;桃仁、赤芍破瘀通經;附子、厚樸補火散結,力能暖子宮以調氣化;當歸、肉桂鼓運營血,兼能養經脈以開血閉;複用人參扶助元氣,且以防諸藥之悍也。水、酒合煎,務使瘀化結開,則天癸自通而血室清和,即年久斷產當可冀其懷孕耳。

“來源”《醫略六書》。

種玉酒

“組成”全當歸(切片)150克,遠誌肉(甘草湯洗)150克。

“用法”上藥布包,酒5000毫升浸藥,密封口。浸過7日後,臨臥溫服,隨量飲之,切勿間斷,服完再製。

“功效”化瘀調經。

“主治”婦人經血不調,氣血乖和,不能受孕;或生過一胎之後,停隔多年。

“方論”全當歸行血涼血,遠誌肉散血中之滯,行氣消痰。

“來源”《葉氏女科》。

勝金丸

“異名”不換金丸(原書)、女金丹(《韓氏醫通》)、不換金丹(《景嶽全書》)。

“組成”白芍、槁本、赤石脂、川芎(不見火)、牡丹皮、當歸、白茯苓、人參、白薇、白芷、桂心、延胡索、白術、沒藥、甘草(炙)各等份。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服1丸,空腹、食前溫酒化下。

“功效”安胎催生。

“主治”婦人久虛無子,產前產後一切病患;男子下虛無力,積年血風,腳手麻痹,半身不遂;赤白帶下,血如山崩;產後腹中結痛,吐逆心痛;子死腹中,繞臍痛;氣滿煩悶,失蓋汗不出;月水不通,四肢水腫無力;血勞虛勞,小便不禁;中風不語,口噤;產後痢疾,消渴,眼前見鬼,迷運,敗血上衝,寒熱頭痛,麵色萎黃,淋澀諸疾,血下無度,血痢不止,欲食無味;產後傷寒,虛煩勞悶;產後血癖,羸瘦。

“來源”《婦人良方大全》。

勝金丹

“組成”牡丹皮、川槁本、人參、川當歸、白茯苓、赤石脂(別研)、香白芷、官桂、白薇、京川芎、延胡索、白芍、白術(米泔浸1宿)各30克,甘草(炙)、沉香(不見火)、沒藥(別研)各15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服1粒,空腹溫酒送下。妊娠臨月服5~6粒即易產;久無子息服20粒,當月有子。

“功效”安胎催生。

“主治”婦人月水混濁不通,久無嗣息,血癖氣痛,四肢水腫,嘔逆心疼,虛煩勞悶,麵色萎黃,崩漏帶下,寒熱蒸勞,頭痛齒痛,血下無度,淋漓諸疾;產後胎結疼痛,傷寒煩渴,瀉痢血暈,血勞筋攣,痰盛頭疼,敗血上衝,血利泄瀉,咳嗽喘急,咯血,血塊起伏,氣痞氣膈,血作腰痛,小便不禁,子死腹中,失蓋汗不出,血風,腳手痹頑,積年血風,半身不遂,凡產後諸疾並皆治之。

“來源”《是齋百一選方》。

胎產金丹(1)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人參、赤石脂、白術、茯苓、桂心、槁本、白薇、白芷、牡丹皮、延胡索、沒藥、甘草各30克。

“用法”除石脂、沒藥另研外,其餘皆以醇酒浸21日,烘幹為末,稱450克;外用香附米以水浸3日,略炒為末,稱450克,和勻,重羅篩過,煉蜜為丸,每丸9克。病輕者調服1丸;重者調服2~3丸。

“功效”調經養血,助氣安胎。

“主治”婦女經閉成疾,麻木疼痛,頭昏腳腫,血淋白帶,不受孕,胎不安,難產,產後血崩、血暈,兒枕痛,胞衣不下,嘔吐;胎漏下血,胸腹脹滿,腿酸腿痛,四肢水腫,乍冷乍熱,不思飲食。

“來源”《仙拈集》。

胎產金丹(2)

“組成”生地黃(酒洗,煮爛,不犯鐵器)120克,白薇60克,延胡索(酒炒)60克,桂心30克,槁本60克,粉甘草(酒炒)36克,赤石脂(炒)60克,川芎60克,沉香18克,沒藥(去油)30克,益母草60克,鱉甲(醋炙)120克,五味子(焙)30克,青蒿(童便浸)120克,蘄艾(醋炙)60克,牡丹皮60克,香附(醋、酒、鹽、童便各浸30克)120克,紫河車1具。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丸重7.5克,水飛朱砂為衣,黃蠟為皮。

“功效”調經養血,安胎種子。

“主治”婦人諸虛百損並胎前產後一切病症。

“來源”《集驗良方》。

桃花丸

“組成”桃花、蘇合香、安息香、木香、檳榔、川芒硝各0.9克,水蛭(炒令微黃)15克,虻蟲(炒令微黃,去翅足)15克,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邊)、麒麟竭、附子(炮裂,去皮臍)、柴胡(去苗)、卷柏、當歸(銼,微炒)、辛夷、白芷、紫石英(細研,水飛過)、禹餘糧(炒,醋拌7遍)、川芎、牡丹皮、細辛、麥門冬(去心,焙)、羌活、桂心、肉豆蔻(去殼)各30克。

“用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7.5克),空腹及晚食前煎茅香湯送下。

“功效”活血化瘀,調經種子。

“主治”婦人月水不通,無子,由子宮風冷,積血滯於膀胱,故致腰胯疼痛,手腳心熱,背膊妨悶,經絡不調,腹內多氣,四肢乏力,麵無血色。

“來源”《太平聖惠方》。

桃花散

“組成”桃花末(舒者,陰幹100日)。

“用法”上藥研為末,每次3克,溫酒送服。

“功效”活血調經。

“主治”婦人不生子;腳氣,腰腎膀胱宿水及痰飲。

“宜忌”忌胡蒜、豬肉,慎生冷、酸滑、五辛、酒麵及黏食肥膩,4~5日後諸食複常。

“來源”《醫心方》。

逐瘀奪命丹

“組成”益母草、白芷、澤蘭、甘草、冬葵子、生地黃、牡丹皮、幹薑、官桂、當歸、附子、赤芍、南星、蘇木、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