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肝氣鬱結(1 / 3)

症見婚久不孕,月經或先或後,經量多少不一,或經來腹痛;或經前煩躁易怒,胸脅乳房脹痛,精神抑鬱,善太息;舌質暗紅或舌邊有瘀斑,脈弦細。治當疏肝解鬱,理血調經。

九製香附丸

“組成”香附540克(杵淨,分作9份,每份60克,1份酒製,1份醋製,1份鹽水製,1份童便製,1份小茴香60克煎汁製,1份益智仁60克煎汁製,1份梔子炒黑60克煎汁製,1份萊菔子60克煎汁製,1份白附子、石菖蒲各30克共煎製。各汁俱春浸3日,夏浸1日,秋浸5日,冬浸7日,浸至日足,連渣同香附曬幹,撿出香附,再將香附合一處,入沙鍋內,用蘄艾150克,無灰陳酒同煮,酒幹再添,再煮。須煮至香附黑色為度,取起曬幹,為末所用),香附末240克,當歸身(酒洗)、大熟地黃(薑汁蒸)、大生地黃(薑汁蒸)、白芍(酒炒)各120克,川芎(酒洗)90克,白術(酒炒),120克,甘草(蜜炙)27克,酸棗仁(炒)60克,人參30克,茯苓30克,天門冬(去心)60克,益母草(嫩葉)120克,山茱萸60克,真橘紅60克,延胡索(醋炒)30克,阿膠(蛤粉炒)120克,黃芩(酒炒)60克,砂仁(連殼)45克。

“用法”上藥各製如法,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9克,清湯送下。

“功效”調經,種子,安胎。

“主治”婦人百病。

“來源”《惠直堂方》。

開鬱種玉湯

“異名”開鬱種子湯(《醫學集成》)。

“組成”白芍(酒炒)30克,香附(酒炒)9克,當歸(酒洗)15克,白術(土炒)15克,牡丹皮(酒洗)9克,茯苓(去皮)9克,天花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肝脾心腎四經之鬱,開胞胎之門。

“主治”婦人懷抱素惡,肝氣鬱結,不能生子者。

“來源”《傅青主女科》。

正元丹

“組成”香附(同艾90克,先以醋同浸1宿,然後分開製之,酒、鹽、酥、童便各製120克)500克,阿膠(蛤粉炒)60克,枳殼(半生,半麩炒)120克,懷生地黃(酒洗)、熟地黃(酒浸)、當歸身(酒洗)、川芎(炒)各120克,白芍藥(半生,半酒炒)24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醋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60丸(10~13克),空腹鹽湯吞下。

“功效”調經種子。

“主治”女子不孕。

“加減”治帶,加白茯苓、琥珀。

“來源”《證治準繩·女科》。

四製香附丸(1)

“組成”香附米(125克酒浸,125克鹽湯浸,125克童便浸,125克醋浸,各3日,焙幹,炒)500克,當歸(酒浸)120克,川芎120克,熟地炭(薑汁炒)120克,白芍藥(焙酒炒)120克,白術60克,陳皮60克,澤蘭葉60克,黃柏(酒炒)30克,甘草(酒炒)30克。

“用法”上藥研末,酒糊為丸。每服70丸,空腹白湯送下。

“功效”調經養血,順氣健脾。

“主治”不孕;婦女經血不調,赤白帶下,腹痛胞閉,陰虛氣滯,不能生育。

“宜忌”《飼鶴亭集方》:忌食牛肉、萊菔、生冷諸物。

“來源”《攝生眾妙方》。

四製香附丸(2)

“組成”香附(作4份,童便、酒、醋、米泔各浸1份,春3日,夏1日,冬5日,取起曬幹為末)500克,當歸(酒洗為末)240克。

“用法”上藥研末,水泛為丸。每服9克,白湯送下。

“功效”調經養血,順氣。

“主治”無子。

“來源”《何氏濟生論》。

四製香附丸(3)

“組成”香附(分4份,1童便、1米泔、1米醋、1鹽水,各浸7日,1日1換,取出炒黃,勿焦)1000克,當歸(酒洗)500克,熟地黃(艾葉60克煎湯拌蒸)、川芎、白芍、黃芩(炒)各24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次1丸,空腹清湯送下,每日1次。

“功效”種子。

“加減”血熱,加生地黃240克。

“來源”《惠直堂方》。

必孕湯

“組成”杜仲、當歸、香附、益母草各6克,川芎、橘皮各6克,砂仁1.5克。

“用法”水煎服。服4劑,下期再服4劑,必無不孕者。

“功效”行氣活血。

“主治”經期準而不孕。

“來源”《仙拈集》。

加減正元丹

“組成”香附(同艾60克,醋浸兩宿,分作4份,125克用鹽水炒,125克酥炙,125克童便浸炒,125克和乳瓦上炒)500克,當歸身(酒洗)150克,川芎60克,白芍(酒浸,切片,半生半炒)240克,生地黃(酒洗)180克,阿膠(蛤粉炒成珠,無則鹿角膠代之)120克,枳殼(江西者良,半生半炒)90克,艾葉(用浸香附醋打糊餅,曬幹)60克,青蒿90克,山茱萸90克,銀柴胡30克,五味子90克,鱉甲(醋炙如法)120克。

“用法”上藥研為末,米醋煮山藥粉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2克,空腹淡醋湯吞下。

“功效”補血養陰。

“主治”婦人月經不調,無子。

“宜忌”忌白蘿卜,如經調後,覺經不行,恐有妊娠,即勿服。

“加減”如經後期,去青蒿、銀柴胡、鱉甲。

“來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

加味四製香附丸

“組成”香附(分作125克酒浸,125克鹽湯浸,125克童便浸,125克醋浸,各3日,濾幹炒)500克,當歸(酒浸)、川芎、熟地黃(薑汁炒)、白芍(酒浸,炒)各90克,白術、陳皮、澤蘭各60克,黃柏(酒炒)、甘草各30克。

“用法”上藥研末,酒糊為丸。每服70丸(15克),空腹白湯下。

“功效”調經養血,順氣健脾,信準有孕。

“主治”月經不調,不孕。

“來源”《醫學正印》。

百子附歸丸

“異名”滋血暖宮丸(《古今醫統大全》)、百子建中丸(《萬病回春》)、百子歸附丸(《濟陰綱目》)。

“組成”真阿膠(蛤粉炒成珠)、蘄艾葉(去筋梗,醋煮幹)、當歸(肥大者,酒洗,去蘆)、川芎(去蘆)、懷慶熟地黃(去腦,取沉水者)、白芍(肥長者)各60克,香附(赤心者,去毛,杵成米,水、醋各淹1宿,曬,焙幹)360克。

“用法”上藥研為極細末,用大陳石榴1枚,連皮搗碎,打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20克),空腹陳米醋點沸湯送下,1日1次。

“功效”調經養血,安胎順氣,種子。

“主治”胎前產後,月事參差,有餘不足諸證;陰陽不利,氣血不足,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