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宣布比賽規則;
(4)介紹參賽代表隊及所持立場;
(5)介紹參賽隊員;
(6)介紹規則評委及點評嘉賓;
(7)辯論比賽;
(8)規則評委及點評嘉賓退席評議;
(9)觀眾自由提問;
(10)規則評委入席,點評嘉賓評析發言;
(11)宣布比賽結果;
(12)辯論賽結束。
三、辯手的分工
辯論比賽是有組織的合作行為,不僅要求辯手素質好、表現優秀,而且要求辯手之間合理分工、相互配合,4位辯手的辯詞分別為起、承、轉、合,形成有機的整體,表現出良好的團隊精神。一般情況下均為4對4辯論,各辯手的分工如下:
第一辯手的主要任務是“起”,即對辯題的內涵加以界定,從理論上闡明本方立場。要做到提綱挈領、結構清楚、觀點簡明,承擔為本隊開篇立論的職責。應該通過平實、生動、富有層次的語言,確立本方辯題的概念內涵、內在聯係、基本形態和邏輯框架,並輔以實例加以論證。其陳述要在評委和觀眾麵前強化本方立場的優勢,避免概念模糊或錯誤、條理不清、語言幹癟。當然,作為先鋒,其氣勢和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辯手的主要任務是“承”,從宏觀和微觀方麵進一步展開論證。要做到論據充實,論證有力,使聽眾不得不信服。首先要向對方二辯或三辯發問,所提的問題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複雜。最高明的問題應是在貌似簡單的後麵蘊藏著豐富的寓意,而且所提問題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或遞進關係,還可以設置概念或邏輯陷阱,通過巧妙的設問將對方引向誤區。
第三辯手的主要任務是“轉”。除了可針對對方前幾位辯手出現的謬誤和矛盾發起攻擊之外,還要盡可能做到從新的思維角度論證,巧妙地使出“殺手鐧”,打他個措手不及。
第四辯手的主要任務是“合”,承擔總結陳詞的任務。應該擅長邏輯概括,在陳詞中,始終閃耀著理性和智慧的光輝。真誠、直率、信念、視野開闊、胸懷博大,令人肅然起敬。
辯手們除了要合理分工、明確職責之外,還應該注意彼此之間的相互補充、相互配合。
四、辯論語言的使用原則
漢語是辯論的血肉,辯論是漢語語言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之一。辯論者要將自己的思想用語言完美地表達出來。
1.辯論語言要講究精確性
例如,2002年全國大專辯論會半決賽第2場,正方的觀點是:知識積累比知識創新更為重要。正方一辯對知識、知識積累和知識創新這三個詞語進行了嚴密的定義:
所謂知識是指人們在改造世界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而知識積累則是對知識進行學習儲備以及對知識結構進行不斷完善的過程。它既包括個人知識由少到多的縱向積累,也包括知識在多人之間傳播的橫向積累。它既是量的增加,也是質的提高。知識積累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揚棄。而知識創新則是指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知識的過程,知識創新僅是創新的一部分,創新還包括體製創新、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麵。今天,我們的比較標準在於看誰對知識的傳承運用和人類文明的延續發展有著更為廣泛而重大的意義。我方認為知識積累比知識創新更重要。
正方一辯思路清晰,層次鮮明,把觀點明明白白、有條不紊地逐一道來,使聽者容易抓住要領。
2.辯論語言要講究藝術性
例如,在辯論“艾滋病是社會問題,不是醫學問題”時,必然要指責對方把艾滋病這麼大的問題局限在醫學問題的小範圍內,如何形象地表達這一見解呢?
請對方辯友不要讓大象在杯子裏洗澡。
花盆裏是種不下參天大樹的。
這種形象類比法就比抽象說理更能使聽眾和評委形象地感受到對方立論的錯誤。
3.辯論語言要有新奇性和感染性
語言的內容要有新意,表達要讓人覺得新奇,要善用幽默,以吸引評委注意,活躍賽場氣氛,以新製勝,給對手一個意外。
4.辯論語言還要有多樣性
辯論中要將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人體語言、姿態語言、實物語言等)相結合。無聲語言要給人以精神飽滿、從容不迫、成竹在胸、正氣凜然、氣勢磅礴的感覺。
五、賽場辯論的方法
賽場辯論不像法庭辯論、外交辯論那樣有明顯的對錯是非之分,而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此,賽場辯論的辯題大都是中性的,沒有簡單的是非傾向,這樣才能辯得下去,辯得公平。在這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辯論中,雙方選手的立場都是由抽簽決定的,而不是由著自己的意願。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能攻善守、克敵製勝呢?
1.確立論點
辯論首先要確立自己的論點。拿到辯題之後,辯論隊的教練、辯手等有關人員,應發揮集體的智慧,認真對自己所持有的論點作出明確的界定。既然辯題是中性的,無明顯的是非對錯可言,那麼在確立自己的論點時,就應該調整其底線,使之更有利於自己的發揮,以便搶先占領“製高點”,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
2.選好角度
在確立論點之後,怎樣論證自己的論點和批駁對方的論點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選取最佳的辯論角度。要知己知彼、揚長避短,選取自己容易展開而對手難以應對的辯論角度,使自己處於進退自如的有利地位。
3.伸縮辯題
在按照各自選取的角度展開闡述之後,雙方進入“防守反擊”的交鋒。在這個階段。擴大或縮短對方的辯題就成了克敵製勝的有效招法了。要見機行事,用擴大或縮小辯題的方法,使辯題變成對己方有利、對敵方不利的命題,防守反擊就勝利在望了。
4.妙解詞義
在激烈的攻防戰中,辯手可以選擇關鍵的詞語,巧妙解讀詞語的內涵,作出對己方有利的闡述,更好地支持自己的立場,達到出奇製勝的目的。例如,關於“國有商業銀行能否在股份製銀行和外資銀行的夾擊下突出重圍”這個辯題,對正方稍稍有利,因為無論評委還是在座的建設銀行係統的觀眾,在心理傾向上都支持正方的觀點。在正方的大量的“扭虧為盈、突出重圍”的事例猛烈攻擊之下,反方抓住了“重圍”這個詞語的含義的模糊性,把這一概念巧妙地解釋為“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這種謀略使反方變被動為主動。因為隻要股份製銀行和外資銀行存在一天,就會與國有商業銀行存在競爭,國有商業銀行永遠也擺脫不了這種“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也就不可能“突出重圍”。反方通過巧妙地解釋關鍵詞語,擊中對方要害,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