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的朋友們卻不以為然,一個人說“帽店”一詞與後麵的“出售各式禮帽”語義重複,可以刪去。
一個朋友認為“製作”一詞可以省略,因顧客隻要帽子式樣稱心、價格公道、質量上乘,就自然會買,至於是誰製作的,他們並不關心。再說約翰並非久負盛名的製帽匠,人們更不會注意。
又一個朋友認為:“現金”兩字純屬多餘,一般到商店購物,都是用現金的。
經過幾次修改,招牌隻剩下“約翰·湯姆森,出售各式禮帽”的字樣和禮帽圖案了。
盡管這樣,還有一個朋友不滿意,他認為帽子絕不會白送,“出售”二字可以刪去,還有“各式禮帽”與圖案也重複了,可以不要。最後,隻有“約翰·湯姆森”的名字和禮帽圖案了。
幾經修改,招牌變得十分簡潔明了,因而也就更加醒目,年輕的帽店店主非常感激朋友們的寶貴意見。
傑弗遜聽了這則故事,深有所感,因此廣泛聽取公眾的建議,把《獨立宣言》修改得好上加好。
傑弗遜是個才華橫溢而又十分自信自尊的人,說服他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注意運用技巧,方式生硬,就根本不能說服對方,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即使對方選擇妥協,那也是口服心不服。可貴的是富蘭克林有針對性地采取講故事的方式,娓娓道來,不知不覺中感染對方,說服對方,其技巧令人拍案叫絕。從不容動一字,到廣泛聽取公眾的修改建議,這是傑弗遜的高明,更是富蘭克林說服技巧的勝利。
5.撫慰法
人在傷心慪氣、心情沮喪時,一般的勸解大多無效,這時就需要用特定的方法與之溝通。在溝通時,盡量使用肯定的、讚許的口吻,選取對方最值得欣慰和自豪的人和事,大加讚賞,讓對方在充滿成就感、滿足感的心態下得到極大的撫慰,從而化解怨恨,走出低穀。例如:
某村的支部書記田富貴為了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麵貌,帶領村民攔河築壩。這項工程需要部分村民動遷,其他村民都按期搬了家,隻有80多歲的金老太太死活不搬,去勸的人都被她用拐杖趕出來了。田書記隻能親自去勸說了:
您老人家知道,村裏打堤壩,是為全村人謀福利。記得金老爹在的時候,他就總教育我們這些後輩,要為眾鄉親謀福利。他老人家一生一世,為鄉鄰謀了多少福呀!村裏上下老小,哪個不說他的好話?記得小時候,我們窮人家娃娃上不了學,金老爹就一分錢也不收,義務辦學,現在想起來都感動得流淚呢……現在我們炸山打壩,正是像金老爹教育我們的,為眾鄉鄰謀福哩!您老人家在氣頭上,動了悲傷,後人們完全諒解。我知道,您老人家知書達理,是咱村第一開通老人!一旦您老人家消了氣,就會顧全大局,為全村鄉親著想……
這裏田書記找準了令金老太太欣慰和自豪的話題——她的丈夫金老爹。讓金老太太在人們對金老爹的崇敬聲中得到極大的安慰,進而給金老太太戴上了“高帽”:知書達理、第一開通、顧全大局。金老太太的心靈得到進一步的撫慰,田書記的勸說也就水到渠成了。
6.求同法
在交往中碰到固執的人,直接指責往往達不到勸說的目的。眾口一詞都反對他,容易使他產生逆反心理。為了達到勸說的目的,不妨找出彼此的共同點,與之拉近距離,然後再因勢利導,曉之以理,勸說才容易成功。例如:
由於山體滑坡,一輛客車被堵在路上,四個小時過去了,車上的乘客煩躁不安。這時一個小夥子拿出一支笛子,旁若無人地吹了起來。也許是初學的緣故,吹的曲調特別難聽。很多人都不客氣地斥責他,他吹得更起勁了,有些乘客隻好把耳朵堵上了。
一位年齡稍長的老伯說話了:“小夥子,笛子吹得真不錯,我也學了幾年,可是跟你比起來可真是差遠了。”小夥子一臉自豪地說:“我剛學了幾天。”老伯很吃驚的樣子:“哇,剛學幾天就吹得這麼好,真不簡單呀!”
於是他們開始談起笛子來。老伯問:“你說笛子什麼時候吹更能入境?”小夥子說:“我覺得皓月當空的時候,最有感覺了。”老伯因勢利導地說:“明月當空的時候,悠揚的笛聲和恬靜的月光融為一體,悠揚中有一種恬靜的美,恬靜中飽含著生機。你看,現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吹出的笛聲讓人感覺不到悠揚動聽,反而使人產生吹不好的錯覺,你說是不是?”小夥子十分讚同,說:“說得也是,不吹了!”收起了笛子。
勸說的老伯首先搭話讚揚了小夥子幾句,並且說自己也學了幾年笛子,讓小夥子有尋找到知音的感覺。交談起來以後,因勢利導,曉之以理,最後小夥子心甘情願地收起笛子。
7.循序漸進法
循序漸進法是指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結合對方的脾性、文化修養等具體情況,或由表及裏、或由近及遠、或由此及彼、或由小到大、或由淺入深,一步步進行解說、誘導、勸說,一層層消除對方思想上存在的疑慮,最後達到使其認識事物的真相、接受勸方觀點的目的。此法適用於說服不明真相、盲從或處理問題疑慮重重、舉棋不定的人。例如:
西安事變時,楊虎城將軍部下的許多軍官強烈要求殺掉專製獨裁的蔣介石,一致抗日,收複失地,周恩來麵對情緒激昂的西北軍軍官,就是采用此辦法進行勸說的。
周恩來首先說:“蔣介石現在已被監禁,殺他還不容易,一句話就行。殺了他下一步怎麼辦?局勢會怎樣?日本方麵會怎樣?國家和民族前程如何?各位全麵想過嗎?”
接著,周恩來詳細分析了國民黨內部的派係矛盾和鬥爭以及可以為我所用的有利因素,指出逼蔣抗日的可能性與合理性,並同殺蔣帶來的嚴重後果進行對比,希望西北軍軍官們能以國家民族前途的大局為重,不要一時衝動做出蠢事。
最終,西北軍的軍官們心悅誠服地接受了逼蔣抗日的主張,取得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勝利。
周恩來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先穩住對方的情緒,緊接著提出五個問題,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啟發大家思考,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分析,最後使西北軍軍官們接受了他的觀點。
8.軟硬兼施法
有時規勸對象情況複雜,既有合理訴求的因素,又有無理取鬧的成分。對這種人的規勸既要講硬話,又要講軟話,既“打”又“撫”,兩者相輔相成,才能達到說服的目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