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斯諾登上天安門!中美解凍北京城(21)(2 / 3)

眾人對毛澤東的風趣極感興趣。毛澤東又點燃一支香煙,吸上一口說:“蘇聯目前還無法進攻中國,除非你們首先讓它進來,首先把中東和歐洲拱手相讓,使它們可以把部隊調到東邊來。總而言之遏製蘇聯是必要的。”

基辛格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國家元首,毛澤東卻與他會談三小時之久,會談內容涉及雙方感興趣的一切問題,他深受感動,將毛澤東、周恩來引為知己,在告別宴會上,他用中國諺語“酒逢知己千杯少”來形容他對中國領導人的感情,他誠懇地說:

“我很榮幸同毛主席進行了有遠見的廣泛的交談,同總理進行了長時間的建設性的會談。很清楚,我們兩國人民的友誼將得到加強,上海公報的原則將得到增強和重申,我們關係的正常化將繼續下去。我們向你們保證,不論今後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關係中所取得的進展今後將繼續發展下去。”

11月14日,中美兩國同時發表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華結果公報,宣稱要在全世界反對霸權主義,為中美建立長期友好關係打下了基礎。

正當中美關係順利發展時,美國發生了“水門事件”。尼克鬆總統被迫辭職,傑拉爾德?福特繼任美國總統。

福特上任後宣稱美國對華政策不變,繼續信守上海公報的原則,但福特一開始就處於軟弱無力的地位,不敢在對華關係方麵有大的作為,他采取了拖的方針。布什的講話就是證明。

1974年10月21日,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布什飛抵北京上任,一到中國就說:“就此事的緊迫性來說,就此事是否需要加速進行來說,我認為我們有很大的餘地,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考慮和這個國家的政府的考慮而定,因此,在中美關係上,美國並不十分著忙。”

同年11月,基辛格第七次訪華,在推進中美關係正常化方麵已失去了往日的熱情。此時,周恩來發現癌症住院治療,由鄧小平副總理出麵與基辛格會談。

基辛格為緩和談判空氣,指著擺在他麵前的三本厚厚的提要手冊對鄧小平說:“鄧副總理,我將開始把這幾本手冊,從頭到尾向你念一遍。”

鄧小平機敏而風趣地問:“博士閣下,這幾本手冊有幾噸重?”

基辛格故弄玄虛說:“有好幾噸重,而且還準備了不少,這僅僅是我們的開場白。”鄧小平不軟不硬將球踢回去說:“我們方麵沒有任何手冊,我們隻有小米加步槍。”基辛格說:“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處境均不相同:一是美國同台灣訂有《共同防禦條約》,二是美國內存在著一股不可小視的親台勢力。因此,美國願意按‘日本方式’解決美中關係正常化問題,但要在台灣設‘聯絡處’;美國將在1977年撤完駐台全部美軍,但還沒有找到妥善解決美台《共同防禦條約》問題的方案,希望中國聲明和平解放台灣,以便使美國考慮放棄美台防禦關係。”

鄧小平見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態度顯然後退,將手一擺,嚴肅地指出:

“從本質上說,這不是‘日本方式’,而是‘一中一台’方式,在建立問題上無非是一個‘倒聯絡處’的方案,中國斷然不能接受。至於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根據中美《聯合公報》的原則必須廢除;在美國同台灣斷交、廢約、撤軍後,台灣問題應由中國人自己去解決,那是中國的內政,用什麼方式也是中國人自己的事!”

“水門事件”導致尼克鬆下台。1974年8月9日福特未經選舉程序直接接管總統權力。福特開始辦公的第一天,就會見黃鎮,重申美國將繼續遵循上海公報的原則,繼續追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的目標。

1974年8月30日,黃鎮特意到薩克拉門托看望已經辭職的尼克鬆,把在美國舉行的中國出土文物展覽的畫冊送給尼克鬆說:“此次總統沒有機會去看中國出土文物展覽,特將畫冊送來給總統看看。”

黃鎮還把出土文物複製品《馬踏飛燕》,茅台酒、桂花酒贈給尼克鬆。尼克鬆將《馬踏飛燕》放在會客室桌子正當中,一再表示感謝。

黃鎮轉達了我國領導人對尼克鬆的問候,特別說明:“不久前毛主席會見泰國總理時,曾托他轉達對總統的問候,他說他很想念您。他說您是個好總統,‘水門事件’不要那樣搞。尼克鬆、田中角榮、恩克魯瑪、希思、蘇加諾、威特蘭、西哈努克,幾乎每一位來見他並招他喜歡的人,一回國就碰上了厄運。”

尼克鬆被毛澤東的話打動了,不斷點頭說:“一個人卸職後,很容易被人忘記,正是在這種時候,才能識別誰是真朋友。我可以自豪地說,無論我在不在職,毛澤東、周恩來以及大使閣下都是我的真朋友。我把打開同中國之間的新的友好關係視為我任職期間的最大成就。”

見黃鎮對他頻頻點頭,尼克鬆很動感情地說:“我可以向大使並通過大使向毛主席及其北京的同事們保證,我雖不再任職,但我將盡我所能,在我的餘生內,為我們兩個偉大國家的友好關係做出貢獻。”

為給福特總統訪華做準備,基辛格1975年10月第八次訪華。在歡迎宴會上,中國外長喬冠華一改談笑風生的瀟灑神態,嚴肅地批評美國與蘇聯搞緩和說:“嚴峻的現實不是什麼緩和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而是新的世界戰爭的危險正在加劇。”

中美在緩和問題上唇槍舌劍,基辛格強調說:“美國在對外關係中,最重視的莫過於它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了。”基辛格百般解釋,卻仍不能消除中國的疑慮。

福特缺乏解決中美關係的信心和決心

1975年12月1日,美國總統福特來華訪問。

福特自知他在中美關係上采取拖的方針引起中國的不滿,擔心中國慢待他,便命國務院研究中國當時外交禮遇的最高規格。美國人經研究得出結論,中國的最高禮遇是受到鄧小平的迎接和毛澤東的接見。

12月1日,福特一行坐美國總統專機穿過灰蒙蒙的天空到達北京機場,福特急忙走出機艙,就見基辛格興衝衝地在身後報告:“鄧小平已在艙門前等候迎接!”福特聽罷,臉上才有了笑容,忙與鄧小平、李先念、喬冠華等熱情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