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清明時節喊除妖!老帥午夜縛四凶(9)(1 / 3)

江青5月24日批:

許多情況我不了解。同意報主席。

姚文元5月24日批:

常委會討論情況不了解。如還討論個別的問題,建議也說明一下。

王洪文5月24日批:

繼續傳閱,傳完後送總理閱,是否呈主席請總理定。

這封信幾經傳閱,又回到周恩來這裏。是否報毛澤東的問題,張表示不反對,但說總理的信有些話不確切;姚沒有表示態度;王也沒拿出意見,讓周定:倒是江青表態同意,不過前麵也加了一句“許多情況不了解”。實際上她很了解。

“反經驗主義”問題,張春橋是主要人物,而且他是政治局常委。5月27日,周恩來給張春橋寫了一封信:

春橋同誌:

我在五月二十五日收到洪文同誌退回我的報告,要我決定是否呈主席。在你的注語中,說我信中有些話不確切。我因頭上皮下神經皰疹未好,腳上皮下毛細血管病痛未止,故晚了兩天才將當時認為較為確切的語言寫出,請你審閱。

當時,你說,由於批判彭德懷反黨集團時,主席建議印兩本書,都在半年讀完。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有些組織和同誌讀得多些和較好些,而哲學小辭典三版選輯卻很少有人讀,幾乎沒有什麼反映,所以主席在批印的指示時就說:我們過去批判了教條主義,但沒有批判經驗主義。現在,主要危險是經驗主義。而後,劉、林反黨集團實施陰謀詭計,經驗主義者就常常上當,所以你在批林整風時就提出將主席批印《經驗主義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再印一批發出。這次,主席指示要把列寧為什麼說對資產階級專政這個問題搞清楚,才會防止變修正主義,如果不把資產階級法權加以限製,林彪一類如上台,搞資本主義很容易。因此,你聯係到十多年的思想,經驗主義者由於不多讀書,難於總結經驗,易於上反黨集團的當,甚至陷進去,故你在三月一日總政召開的各大單位主任座談會上片麵地強調經驗主義的危險,這在三四月中各政治部向總政來電反映討論情況,也可看出。

我這段文字,不知是否較為確切。如果仍不確切,請你以同誌的坦率勾掉重寫或者批回重寫,我決不會介意,因為我們是遵守主席實事求是和三要三不要的教導的。

如你的低溫已退,我很想在今天下午或晚上到你處一談。盼複!

周恩來

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七日五點半

27日當天,張春橋在這封信上批道:

總理:已在電話商定,不再改了,現退上。祝你健康。

這封信於當天又回到周恩來那裏。周恩來即在此信上批了五個字:

呈主席批閱。

5月27日,初夏的季節,北京街道兩旁的樹木已經綠了。這天,鄧小平根據毛澤東5月3日的指示,主持政治局會議,批評江青等人。到會的政治局委員,各就各位。人們已形成了習慣,在座位上也是陣線分明。江青、張春橋、王洪文和姚文元等坐在一排,互相緊挨著。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和其他政治局委員則坐在另一邊。僅在座位上,便擺出兩軍對壘的陣勢。

與會者,不論是哪一方,都麵無笑容。所有的腦子幾乎都在進行著緊張的思考。

鄧小平此刻的心情是複雜的。毛澤東讓他主持會議批評江青,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執行起來可就難了。他意識到,這樣做無疑是去捅馬蜂窩,但他一想到禍國殃民的江青等人,幹了那麼多的壞事,幾乎使國家毀於一旦,他便下了決心,要壓一下對方的邪氣。

江青心裏明白,光和鄧小平較量,她可以胡攪蠻纏,蠻不講理,大吵大鬧。但這次是毛澤東授意,不能李逵式地蠻幹了,要講究點策略。

張春橋這些日子心情沉甸甸的。可以說,這是他自“文化大革命”以來最被動、最感壓抑的一段時間。身體也不太好,常有低燒。進入1975年,形勢愈加令他憂心忡忡,前途莫測啊!毛澤東、周恩來都重病在身,他們在中國政治舞台上發揮作用的日子不會很長了。問題在鄧小平,這個昔日被打翻在地的中國二號走資派居然又重新崛起,而且主持中央和國務院日常工作,處於接班人的有利地位。如果這種態勢繼續下去,毛澤東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可想而知了。“文化大革命”已經九年。對張春橋來說,確也是驚濤駭浪、奮力拚搏、孤注一擲、義無反顧的九年。1966年8月,他從上海來到北京,擔任中央文革小組副組長。中央文革小組那時是毛澤東領導下的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他們這些“革命的筆杆子”和林彪這些人的“革命的槍杆子”緊密配合,實行了一場文鬥加武鬥的改朝換代的大革命。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八麵威風不可一世。九大以後,“筆杆子”和“槍杆子”在權力分配的過程中發生尖銳衝突。毛澤東在關鍵時刻支持了“筆杆子”,導致了林彪的垮台,為此,他與江青、姚文元受到毛澤東的讚賞,“反劉、林有功”――毛澤東常常這樣說他們。但曆史常常很難捉摸,十大以後,他們這幾個人似乎是沿著一個向下傾斜的路線滑坡。毛澤東對他們的批評多於表揚:批“11次路線鬥爭”,批“三箭齊發”,批“四人幫”,批“反經驗主義”,尤其是把他們說成“四人幫”,壓得他們有些抬不起頭來。鄧小平這個鋼鐵公司更是立馬橫刀,步步緊逼,今天又是吉凶難卜。

會議開始後,鄧小平說:要安定團結,要“三要三不要”,首先要政治局同誌安定團結、“三要三不要”。毛主席告誡、幫助我們,再三講“三要三不要”,聯係實際講宗派主義,講“四人幫”的問題。主席問政治局討論的結果。討論,無非是對主席5月23日批示,到會同誌都講了話。有同誌說,這次會上的講話過了頭,有的同誌說是搞突然襲擊,搞圍攻。其實,40%也沒講到,有沒有20%也難講。談不上突然襲擊和過頭。無非是講曆史上的路線鬥爭,有的來自經驗主義,有的來自教條主義,這沒有什麼過。倒是要提一個問題、三件事:批周、葉……當時鑽出一個“11次路線鬥爭”,這不是主席的,後來主席糾正了;批林批孔,又鑽出個批走後門,提到對馬列背叛,當麵點很多人的名;學理論,是防修、反修,又鑽出個主要危險是經驗主義。來勢相當猛。別的事不那麼雷厲風行,這幾件事雷厲風行。主席提三個問題,鑽出三件事。倒是問一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