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四項基本原則為本!改革開放強國之路(9)(2 / 3)

峰回路轉,拾階而上,鄧小平一行,興致勃勃地登上了海拔1800米高的黃山。

聞名於古今中外的黃山,矗立在東海之濱。那奇特的山石,蒼勁的青鬆,飄拂的雲煙,渾然一體,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難怪古代旅行家徐霞客留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讚美詩;曆經戎馬生涯的陳毅元帥則書下“天下第一山”的匾額。

早晨7時半,鄧小平自山腳下的觀瀑樓出發,迎著朝陽,開始步行登山,行程山路60裏。鄧小平雖已75歲高齡,卻走在前麵開路。他的腿力很好,一口氣登上30來個陡峭的台階,竟把隨行的親屬甩在後麵……到慈光閣時,身著短袖襯衣的鄧小平,紅光滿麵,汗珠涔涔,但興頭更足。他稍息片刻,彎腰挽起褲管,接過手杖,精神抖擻地說:“走!”宏亮的聲音,頓時增添了大家的力量。每登到比較險峻的地方,他就回頭囑咐大家要當心些。

中午時分,來到古色古香的半山寺。午飯小憩之後,鄧小平複又踏上行程,沿路極目四望,興味盎然……他老人家興頭越來越足,步履穩健,氣息平衡。他們穿“一線天”,過“蓬萊三島”,向玉屏峰進發,玉屏峰稱作“黃山第一處”,用音樂家的語言來說,它是“黃山的主旋律”。忽見一棵壽逾千年的古鬆,破石而出,恰似在向客人們招手致意。這就是聞名的“迎客鬆”,嘩嘩的鬆濤聲,似乎在用它熱情的話語,歡迎客人。

當天晚上,鄧小平住宿在玉屏樓。這裏的建築壯觀,不少革命前輩遊黃山後的詩作筆跡都留在此處。

這次黃山行,使鄧小平身邊的工作人員十分高興,鄧小平身體真是健康。而鄧小平卻想的是,他和共和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已經老了,必須盡快實現領導幹部的年輕化。一個令世界震驚的舉動開始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1979年7月底,鄧小平在一次會議上指出,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已經確立了,現在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是組織路線問題;解決組織路線問題,最大的問題,也是最難、最迫切的問題,是選好接班人。他大聲疾呼:“現在擺在老同誌麵前的任務,就是要有意識地選拔年輕人,選一些年輕的身體好的同誌來接班”。他語重心長地說:“1975年我主持中央工作,王洪文就說,十年後再看……我們對林彪、‘四人幫’的影響不能低估,不能想得太天真了。要想得遠一點。一定要趁著我們在的時候挑選好接班人……親自看他們成長起來。”同年9月29日,葉劍英在建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使我們的組織狀況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政治任務相適應”,“要在老幹部的幫助和帶領下,在群眾的監督下,讓越來越多的年輕或者比較年輕的幹部把我們各項事業的領導責任擔當起來。”也是在同一個時期,陳雲提出:“我們選幹部,要注意德才兼備,所謂德,最主要的,就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在這個前提下,幹部隊伍要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並且要把對於這種幹部的提拔使用製度化。”鄧小平完全讚成這個由陳雲概括出來的幹部隊伍“四化”的方針。這個方針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決議和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中,都被明確地肯定下來。

黨中央確定,新老交替采取集體交接班的方式。在1980年2月召開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中央政治局常委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高瞻遠矚,經過深思熟慮,建議設立中央書記處作為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領導下處於第一線主持日常工作的機構,書記處和國務院的領導要逐步年輕一些,增選比較年輕一點的胡耀邦、趙紫陽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主持書記處和國務院的工作。鄧小平、李先念、陳雲、王震同誌還提出,他們在五屆三次人代會後不再兼任副總理。十一屆五中全會接受了他們的建議,決定設立中央書記處,選舉胡耀邦為總書記,並選舉了書記處的其他成員。1980年9月召開的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接受中共中央建議,任命趙紫陽為國務院總理,同時任命幾位年紀較輕的同誌為副總理。這是黨中央為解決新老幹部交替而采取的第一個重大步驟。

在1981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當時但任黨中央主席的華國鋒提出辭職。在醞釀新人選時,盡管鄧小平的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是全黨公認的,但是他推薦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得到全會的批準。他的這種革命胸懷,為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實行新老合作、新老交替代出了光輝的榜樣。

1982年上半年中央機關和國務院部委的機構改革,是中央為實現幹部隊伍的“四化”,有秩序有步驟地實現新老幹部交替的又一個重大決策。這次改革,不僅使中央一級的黨政機構和工作人員的編製大為縮減,而且使部、司(局)兩級領導班子的平均年齡普遍下降了四至六歲,其中新提拔起來的中青年幹部已分別占到部、司(局)兩級新班子成員總數的16%和32%。

中南海來了年輕人

1982年金秋的一個下午,老一代領導人與中南海新來的年輕人見麵。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不已的時刻。

那是下午4時半,39位新當選的年輕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懷著興奮的心情依次步入大廳。中央領導人都從座位上站起身來,表示歡迎。葉劍英、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李先念、陳雲、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等同誌和政治局的其他領導同誌、書記處的全體領導同誌,這一天全都到場了。這種隆重而親切的“滿堂紅”的歡迎方式,使那些年輕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們既興奮,又有點緊張。他們圍了一圈,坐在中央領導同誌的後麵。中央組織部的同誌一一唱名,向中央領導同誌簡要地介紹這些新一輩接班人的情況。第一個被介紹的,是52歲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的女副部長李淑錚,她是新選出的候補中央委員。當介紹她的情況時,她靦腆地原地站起身來。介紹到最年輕的中央委員王兆國時,胡耀邦插話說,他是鄧小平發現的人才,是第二汽車製造廠的副廠長。王兆國也同前麵幾位同誌一樣,原地站起來。陳雲問他:多大年紀?中央組織部的同誌答:41歲。陳雲側過身來對著王兆國親切地招手說:請你再站近些,讓我仔細看一看。王兆國離開座位,來到大廳的中央,臉上激動地泛起紅光。中央領導人仔細地端詳著這位1966年從大學畢業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多次頂著“造反派”的幹擾搗亂,團結廣大職工搞好生產、精通本行業務的年輕人,露出了滿意的會心的微笑。輪到介紹下一位時,胡耀邦說:你們膽子大一點,站到中間來!於是,每一位被唱名的同誌都照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