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四項基本原則為本!改革開放強國之路(18)(2 / 3)

《決定》指出:“在今後一定時間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並且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教育費用逐步增長。”1985年,從中央到地方,教育經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此外,地方還根據有關規定,開始征收教育附加費和按自願量力的原則,鼓勵群眾集資辦學。通過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使辦學條件有了改善。

1985年全國進行了教師工資製度的改革。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確立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都有了一定提高。在慶祝第一個教師節期間,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支援教育,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使廣大教育工作者受到鼓舞,激發了他們進行教育改革的積極性。

(二)切實加強了對教育的宏觀管理和領導1985年6月1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成立了國家教育委員會,撤銷了教育部,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為了保證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能夠付諸實現在組織上采取的一個重大決策。新成立的國家教委,在工作範圍的職權範圍上,比過去的教育部都有所擴大,領導力量也大大加強,由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兼任教委主任,副主任何東昌兼黨組書記,除另設七位專職副主任外,還有國家計委、經委、科委,財政部、勞動人事部的領導人擔任兼職委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務院有關部委也普遍加強了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到1985年底,全國已有六個省成立了省教育委員會,統籌教育事業的發展,協調各部門有關教育工作。

為了加強對教育工作的宏觀管理和領導,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教委會同國家計委、勞動人事部於7月12日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研究長遠發展戰略和製定“七五”計劃的基礎上,用兩年時間,從人才需求和預測入手,以2000年為目標,製定出本地區教育發展的15年規劃,從而為製定全國15年規劃作好準備。此外,國家教委受中央委托,在8月和11月召開了兩次彙報會,了解了京、津、滬、沿海五省和內地12省貫徹中央《決定》的進展情況,中央有關領導同誌聽取了彙報並作了重要講話。事實證明,這種作法對促進教育體製改革的順利開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一年,各級黨委、教育部門重視和加強了各級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一段時間裏,各地黨委主要領導同誌親自深入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同學生座談,聽取意見,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決定》中提出對基礎教育實行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在全國範圍內,有步驟地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決定》指出,由於我國幅員廣闊,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義務教育的要求和內容應該因地製宜,有所不同。根據以上精神,七個月來,全國各地製定了各自的基礎教育發展規劃和具體措施,並開始組織“施工”。到1985年底已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正式製定了本地的《關於普通教育實行分級管理的暫行規定》或《條例》《方案》等。許多地區對簡政放權,劃分縣、鄉、村各級教育管理職責權限進行了實驗。根據部分省市的實驗,目前縣、鄉兩級管理職權劃分的趨勢是人權實行縣鄉共管,以縣為主;財權實行縣鄉共管,以鄉為主;教育、教學業務由鄉統管。為了保證九年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國家教委製定了《義務教育法》(草案),報請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頒行。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省市先後公布了地方的義務教育條例或方案。

建立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結構合理並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實施義務教育的關鍵。為此,1985年11月由國家教委主持召開了全國中小學師資工作會議,確定了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步驟,並對“七五”期間新師資的培養和現有教師的培訓工作進行了部署。此外,1985年中央機關派出了由3000多人組成的講師團下到地方,幫助培訓師資。

(四)各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步伐加快,中等教育結構得到初步調整大力發展職工技術教育,包括把一部分普通高中改為職業高中,這是使我國的教育適應四化建設需要的一項重大改革。1985年全國各類職業技術教育高中階段招生數為201.32萬人,普通中學高中招生數為257.51萬人,其比例為1:1.28.各類職業技術教育高中階段在校學生達到416.45萬人,占中等學校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總數的36%,比上年提高了3.7%。中等教育結構得到初步調整。

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決定》要求一定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變曆史遺留的鄙薄職業技術教育的陳腐觀念,改革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分配製度,並相應改革勞動人事製度,實行“先培訓,後就業”的原則,扭轉目前中等教育結構比例失調的狀況,逐步建立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遍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係。為了貫徹上述精神,1985年9月國家教委在安徽召開了全國職業技術教育研究座談會,會上對如何提高全社會對職業技術教育地位的認識,如何理順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諸方麵的關係,和如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等一係列問題進行了研討,為深入開展職業技術教育體製改革進行了理論上的準備。各省市也正在采取措施調動社會各方麵辦學的積極性,實行多種形式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例如,浙江省著重進行中專管理體製改革的實驗,改革部門和行業辦學、各自為政的弊端,由省教育廳與省計委共同管理,並且試行了辦學經費的撥付同學校培養人才的成效掛鉤、招收“收費走讀生”,畢業後不包分配,和畢業生有償分配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