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有著民族正義感的非蔣介石嫡係出身的軍人,作為一個對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和中國共產黨都有著較深了解的一方大員,傅作義對內戰的疑慮和對自己的出路產生過新的思考,早在1946年秋天,即解放戰爭剛開始時,就已經有了萌芽。
據與傅作義關係最親的老部下和老朋友董其武的回憶,1946年11月間,傅作義決定讓他接任綏遠省的省主席。他在張家口向傅作義辭行時,傅作義突然要同他討論“咱們究竟是為誰打仗”的問題。董其武說:“你說為誰呢?咱們的口號不是替人民服務,為國家負責,要求政治民主、經濟上平等嗎?”可是,傅作義卻說:“是的,咱們的口號是這樣的。可是,咱們究竟是在為哪種人服務呢?為什麼樣的國家負責呢?政治上是不是民主,經濟上是不是平等呢?我有多少好朋友,有學識、有地位,都往共產黨那裏跑,這是什麼道理呢?有多少青年學生也向共產黨那裏跑,這是什麼道理呢?”董其武後來回憶說:“傅同我的那次談話,說明了他內心產生了矛盾,開始向往人民政權。”
當然,對於傅作義這種身份和地位的人,要從多年來的原有立場和位置上發生大的轉變,必然得有多次的曲折和反複,得有思想上痛苦的內省和鬥爭。
傅作義從當上了華北“剿總”總司令的那一天起,心中就充滿了矛盾鬥爭,而且是愈來愈強烈。東北戰場上的結果是國民黨軍全軍覆滅,下一步,共產黨就要解決華北。他將何去何從?在這個階段,傅作義在三件大事上表現出了他與蔣介石的裂痕,也顯示出了他立場轉向人民的端倪。
第一件大事,是在1948年的9月。蔣介石為了和李宗仁進行國民黨
內部的派係鬥爭,盡可能控製選票而不讓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密令各地重新登記國民黨黨員。為此,國民黨中央密令傅作義把部隊中的國民黨黨員全部重新登記,限期上報,由國民黨中央審查之後重新發給國民黨黨證,凡不重新登記者,則一律取消黨籍。由於多年來在國民黨軍隊中任命軍官必須是國民黨黨員,所以傅作義軍隊中的軍官也都算是國民黨的黨員,但在部隊中卻從來沒有設立過國民黨的黨組織。這一次,傅作義就授意他的心腹、副秘書長兼政工處處長王克俊(當時名義上的秘書長是蔣介石所提名的鄭道儒,鄭道儒本人是當時國民黨四大銀行,即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的“四行駐平辦事處”的負責人,傅作義同意任命鄭道儒為秘書長是為了經濟金融上的方便,但是鄭道儒從來不到傅作義的總司令部上班,所以王克俊是實際上的秘書長)故意借口軍務繁忙,拖延時間,始終未曾辦理此事。於是,傅作義部隊內的國民黨黨員全部都成了“自動脫黨”,不再是國民黨黨員了。
第二件大事是1948年10月的援錦。由於我東北野戰軍發起了遼沈戰役,蔣介石親自到北平要傅作義調動華北的主力部隊並親自指揮,出關去援助錦州。為了逼迫傅作義就範,蔣介石甚至要求傅作義把部下的家屬全部移送到江南的福州,確定福建省為傅作義部隊的後方基地。傅作義很清楚,援錦如果得勝,就是幫了蔣介石的大忙,遂了蔣介石的心願;如果失利,他必將被蔣介石所拋棄,成為替死鬼。所以,他想盡了一切辦法,拒絕了親自指揮援錦,並使蔣介石從陸路援錦的計劃未能實現,最後隻能由蔣介石親自指揮,調用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從海路援錦,傅作義自己的晉綏係統部隊則一個也未參加(這一點,當時毛澤東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