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不能和平解放北平(1 / 2)

1948年的歲末,是中國人民革命解放戰爭在幾大戰場上都取得了重大勝利的大喜時節。東北取得了大勝利,中原取得了大勝利,華北也正在取得大勝利。就在1948年的最後一天,毛澤東發表了他的著名文章《將革命進行到底》。毛澤東以極為自信的口氣說:

東北的敵人已經完全消滅,華北的敵人即將完全消滅,華東和中原的敵人隻剩少數。國民黨的主力在長江以北被消滅的結果,大大便利了人民解放軍今後渡江南進解放全中國的作戰。同軍事戰線上的勝利同時,中國人民在政治戰線和經濟戰線上也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因為這樣,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範圍內的勝利,現在在全世界的輿論界,包括一切帝國主義的報紙,都完全沒有爭論了。

……

現在擺在中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麵前的問題,是將革命進行到底呢?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呢?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不動搖地堅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官僚資本主義,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

……

中國革命的怒潮正在迫使各社會階層決定自己的態度。中國階級力量的對比正在發生著新的變化。大群大群的人民正在脫離國民黨的影響和控製而站到革命陣營一方麵來,中國反動派完全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

在毛澤東的這篇重要文章中,表明了一個重要的觀點:當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即將取得最後勝利的時候,當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毫無疑義地把一切反動派徹底消滅的時候,中國社會的各種力量有可能發生變化,國民黨長期控製的人群中可能出現分裂,一部分國民黨人也有可能脫離國民黨陣營轉向革命陣營。毛澤東的這種分析完全符合曆史發展的辯證法,不久即被中國革命的曆史所證實。他的這種分析也受到全黨高級幹部的支持和擁護,並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貫徹。

上述的分析被曆史所證實,最主要的實踐就發生在這時的華北戰場上。

平津戰役正式打響是在1948年11月29日,可是,還在此之前10天,毛澤東以聶榮臻的名義給愛國民主人士彭澤湘(按:彭澤湘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後自行脫黨,這時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員,曾動員傅作義反蔣,並於11月18日和毛澤東在湖南上學時的老師符定一一道,到石家莊與我黨華北局商談過關於傅作義起義並成立聯合政府的問題)的一封電報中,就已經說過這樣的話:“弟個人認為某先生既有誌於和平事業,希派可靠代表至石家莊先作第一步之接洽,敬希轉答某先生。”這裏所說的不便指名的“某先生”不是別人,正是指的時任華北“剿總”總司令的傅作義。由此可知,當毛澤東從各方麵情況分析之後,發現傅作義尚有一線“有誌於和平事業”之希望時,就打算要抓住這種機會,盡力爭取傅作義能走和平解決華北問題的道路。如果再看得更早一些的話,當毛澤東、周恩來等到了西柏坡之後,中央的“五大書記”就已經議論過這樣一件大事:新中國成立之後,其首都設在哪裏?一致的意見是:北平。可以說,從這時起,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領導人就開始了對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關注,就有了將我們祖先留下來的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和城中人民的生命財產盡可能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