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解放之後,北平就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我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90萬大軍的槍口都指著這座古城。北平的和平解放進程,在攻占天津城的炮聲催促下得以加速推進。
天津攻城戰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鄧寶珊和周北峰還在五裏橋繼續關於北平問題的和平談判。天津攻城的炮聲,促使傅作義在1949年1月14日給鄧寶珊發來了“酌情辦理”這至關重要的電報。
1月15日,雙方繼續談判。我方仍然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親自參加。這天的談判有較大的進展,這是因為:14日天津的炮聲摧毀了傅作義原來對談判所設置的最後防線;同樣是14日這天,毛澤東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又為談判構築了新的基礎。在這兩個重要因素的促成下,傅作義的態度有了變化,鄧寶珊有了“酌情辦理”的授權,所以在經過了3個小時的談判以後,對於以下幾個具體問題雙方達成了基本協議:北平城內的國民黨軍隊開出城外進行改編的地點;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改編的基本方案;對原華北“剿總”總部和各部隊團以上軍官進行安排的基本原則;我軍對北平國民黨軍政機構的接收辦法。這天的談判,由我方的接待代表、東野司令部參謀處處長蘇靜和鄧寶珊的隨員、原華北“剿總”政工處科長刁可成二人共同擔任記錄。會後,又由他兩人整理出十幾條具體的條款。
16日淩晨4時,我方接待人員李炳泉來到周北峰的床前,告訴他“天津已經解放”的最新消息。雖然這時天津解放的正式消息還未公布,但是五裏橋已經從截獲敵人的電話中得到了可靠消息。不久,蘇靜就正式向鄧寶珊作了通報:“天津戰事已進入尾聲,國民黨部隊已全部瓦解,城防司令陳長捷已經被俘。”這一下,北平和平談判也就更加順利了。
16日下午,繼續談判。在談判中,聶榮臻告訴鄧寶珊說:“綏遠的問題,黨中央指示緩緩再談。但是如果北平的和平解放能順利完成,使中國數百年古都的文物能夠完整回到人民懷抱,綏遠的問題就好談了。毛主席說將用一種更和緩的方式,我們叫它‘綏遠方式’。”聶榮臻要鄧寶珊將這一意見轉告給傅作義。鄧寶珊和周北峰聽到這一番話後特別高興,因為他們知道,綏遠是傅作義的起家之地,是傅作義最為關注之地,如果能夠有更為和緩的方法解決綏遠問題,傅作義就更放心了。
這天下午,在較為友好的氣氛中,雙方在15日談判記錄整理的基礎上,就若幹具體問題達成協議,草簽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意見》共14條。這14條初步意見立即用電報發到北平,傅作義看了之後甚為滿意。於是,雙方商定,鄧寶珊第二天就回北平向傅作義當麵彙報,並研究下一步的有關事宜;周北峰則留在五裏橋負責雙方的聯絡。為了聯絡方便,鄧寶珊希望我方也能派代表和他一道入城,並說這是傅作義本人的希望。林彪當即決定由蘇靜和鄧寶珊去北平。
當林彪、羅榮桓、聶榮臻要離開五裏橋而與鄧寶珊握手告別時,林彪把一封信交給了鄧寶珊,請他轉交給傅作義。這封信是以平津前線司令部司令員林彪和政委羅榮桓的名義,但實際上由毛澤東親自所寫。由於這封信並未封口,鄧寶珊又急於想了解信中的內容,在林彪等人離去之後就將信打開看了。鄧寶珊看完信後,十分驚訝,遂對蘇靜和周北峰說:“這封信太出乎意料,措辭很嚴厲,傅作義不一定會受得了。”他就向二人征求意見,說他準備回城後不把這封信交給傅作義,以免節外生枝,把事情搞僵,甚至推翻協議,使談判的成果功虧一簣。蘇靜並不知道信中內容,但是見鄧寶珊如此態度,也認為應當給予足夠重視。於是在晚飯後就立即到平津前線司令部,向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做了彙報。林彪想了一想之後對蘇靜說:“那封信是有些嚴厲,他要暫時不交也可以。”蘇靜心中有了底,到北平以後,當鄧寶珊再次向他征求意見時,他就說:“您可以決定嘛,暫時不交也可以。”這樣,這封由毛澤東所寫的信就暫時沒有交給傅作義。這種情況,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以後,應當說都是極為罕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