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3 / 3)

張錦榮,藝名“十三紅”,他音色純正,自創一種柔美婉轉的唱腔流派,很適於男聲演唱。丁果仙,藝名“果子紅”,為中路梆子第一個坤角須生,她集多派唱腔風格於一身並改掉晉劇多年來拖腔時“那衣哈呀”的陳舊唱法,采用“以字行腔”的唱法,形成自己聲情並茂、剛柔並濟的演唱風格,她於1954年創辦太原市新新劇團訓練班,後為太原市藝校,培養出一大批新人,如馬玉樓、閻惠貞、武忠等。“小生”行當演員當屬郭鳳英,她扮相俊美,演戲風流、不著痕跡,唱腔不露女聲,自成一派,她的徒弟郭彩萍繼承並發展了“郭派”的唱腔,使之緊跟時代發展而發展,郭鳳英、郭彩萍的唱腔藝術至今受到觀眾好評。

2.旦角,分“青衣”、“花旦”與“刀馬旦”等行當。王雲山,扮相嫵媚,行腔婉轉,真假嗓並用,二音尤為出色。張寶魁,藝名“蓧吉仙”,集小旦、青衣、刀馬旦表演於一身,他培養出“桂”字輩弟子,牛桂英、郭蘭英等都得益於他的教誨,1954年,他首創山西第一所“晉劇訓練班”,培養出田桂蘭、武忠等年輕演員。冀美蓮,工花旦,她武功堅實,技藝全麵,唱腔委婉俏麗,與丁果仙、牛桂英、郭鳳英並稱“四大名牌”,其女冀萍很好的繼承了“冀派”風格。牛桂英,唱腔清柔幽雅,北京同行人氏把她的嗓音比做“雲遮月”,建國後她廣收徒弟,王愛愛為其中佼佼者,她的唱腔高亢婉轉,對今天晉劇青衣唱腔有重要影響。

3.淨角行當,較出名的有:尚雲峰,工花臉,因扮演屠戶劉彪活靈活現,得藝名“二八黑”,他的唱腔高亢挺拔,當時中路淨角均以學唱二八黑亂彈為榮,被尊為“中路花臉一杆旗”。喬國瑞,藝名“獅子黑”,他演唱深沉豪放,能抒發昂揚、激憤的情緒,至今為中路梆子多數花臉競相仿學。

4.為晉劇藝人伴奏的琴師、鼓師也為晉劇唱腔音樂的發展做出貢獻。任印子,琴師,他與好友鑽研十年,修改冊定中路梆子音樂曲牌近二百首,將中路梆子唱腔、音樂伴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楊甲成,中路梆子鼓師,他將伴奏與劇情、人物融為一體,很好地把握每個劇目特點。

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山西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晉劇演員,如:工青衣行當的宋轉轉、栗桂蓮;工須生行當的孫紅麗、李月仙;工醜行的姬榮生等都在繼承前輩藝術家的唱腔特色後形成自己獨特的唱腔風格。這一時期,同樣為晉劇唱腔音樂做出貢獻的還有為演員司鼓、司琴的伴奏人員,其中對晉劇音樂做出貢獻的有:操鼓板的陳晉元、許合智;操琴的有劉柱、田巧雲,他們同樣參與晉劇唱腔改革的工作。建國後,國家在劇團內部設立戲曲作曲崗位,在晉劇這一領域中,劉和仁、董文潤等人改編、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晉劇唱段,使晉劇在今天仍然保持新鮮活力,並不斷向新的方向發展。

§§§第四節 經典劇目

晉劇傳統劇目豐富,經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臨潼山》、《乾坤帶》、《沙陀國》、《戰宛城》、《白水灘》、《金水橋》、《火焰駒》、《梵王宮》、《雙鎖山》等。

《打金枝》

《打金枝》是晉劇著名的劇本,唐代宗將女兒升平公主許配汾陽王郭子儀六子郭曖為妻。時值汾陽王花甲壽辰,子、婿紛紛前往拜壽,惟獨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議論,郭曖怒而回宮,打了公主。公主哭訴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曖,郭子儀綁子上殿請罪,唐皇明事理、顧大局,並加封郭曖。沈後勸婿責女,小夫妻消除前隙,和 好如初。

晉劇優秀傳統劇目《打金枝》1955年拍攝成戲曲藝術片,由晉劇著名表演藝術家丁果仙、牛桂英等主演。其中唐代宗的扮演者丁果仙是晉劇坤伶須生的第一代演員。她唱、念、做俱佳,一改以往在晉劇舞台上沒有女扮男裝的先例,塑造了許多性格豐富、有血有肉的男子形象。在本片中丁果仙以其優美的唱腔和細膩的表演為觀眾塑造了一個深沉睿智、富有謀略的唐代宗形象。

《金水橋》

唐朝秦瓊之子秦懷玉隨殿下征西,被番將蘇寶童(蘇海)率兵圍困。秦懷玉的公子秦英在金水橋附近打死仗勢欺人的國丈詹太師,並訓斥貴妃。秦英之母銀屏公主綁子上殿請罪。唐皇李世民要斬秦英,從沙場返回搬救兵的魯國公程咬金堅決要求唐皇赦秦英之罪。長孫皇後講情,公主賠禮,秦英戴罪出征救父親。

唐皇準備選將征西,開國元勳的公子們比武待選。駙馬秦懷玉(秦叔寶之子)之子秦英舉起兩個石獅子,戰勝了武狀元詹虎等人,奪魁掛帥征西。

秦英征西,到對鬆關,羅章(羅成之孫)斬守將洪江、洪海。洪月娥為兄報仇,戰羅章,卻又愛慕羅章,故意不取其命。羅章受傷,在驪山老母之徒李月英家病愈,與李月英成親。洪月娥去找羅章,也嫁給羅章。羅章與秦英大破對鬆關。而三陰陣又須洪月娥才能攻破,羅章回家求兩位夫人出征破敵。薛仁貴之子薛丁山妻樊梨花率兵增援秦懷玉。羅章請了二位賢妻破陣。王禪老祖助陣,大敗西涼軍,蘇寶童被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