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從中美文化差異看中美撞擊事件(2 / 3)

第五點是信息革命。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美國人做的最偉大的事情就是信息革命,他們在硬件和軟件技術上都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在硬件上通過英特爾公司做到了奇--書∧網,在軟件上全世界都在用他的視窗。信息革命形成了美國新的傳統,這就是收集、獲取、研究、分析信息的傳統。所以美國把偵察機開到中國的邊境來搜集情報。可以說,牛仔精神+信息技術=新美國精神。在美國總統中間,克林頓是一位全球化比較重的總統,他受美國本土的文化影響比較小,對全球化也比較能接受,他的曆史地理知識超出美國人的平均水平很多很多,而布什就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聽他說話,就像聽一個典型的美國人說話一樣。他說話很像一個牧場的小牧場主。要是他是我的學生,我就給他一個C。

二、中美文化的異與同

應該說,中國在傳統上考慮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比較多,美國比較重視個人利益。我們常說美國文化是汽車文化,美國人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個駕照,到了18歲,美國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一個駕照,這說明美國人比較講自由,愛去哪裏就去哪裏。而中國文化是一種手機文化,中國的手機擁有量是世界第一位的,中國人拿起手機來,就愛問你在哪裏,什麼時候咱們見個麵,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美國的文化是一種個人主義精神。美國人並不是一定要以中國為敵,但是這種對峙有很強的文化基礎。我舉一個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日還沒有開戰,有一位日本外交官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他說日本絕對不能與美國打仗,為什麼呢?因為他看過美式足球,就是橄欖球,他說美國人雖然都是些少爺兵,老爺兵,但是在遇到國家困難的時候特別能吃苦。當然我們覺得日本打美國是幫了我們的忙了,但是日本的政府沒有重視這個研究,導致了他們的失敗。在美國轟炸日本本土的時候,美國曾經選擇京都作為轟炸的對象,但是京都有大量的文化遺跡,我們後來想像的日本的木屋、櫻花、穿著木屐打著傘,下著雨,都是京都的樣子,而現在的東京和北京、上海都差不多,所以後來美國把原子彈扔在了廣島和長崎。在美日關係上日本並不完全是一個政治國家、軍事國家,它首先是一個文化國家。在早些年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比對日本人的印象要好很多,但是日本在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日本拍了一個片子,叫《日本的人》,描寫日本人勤勞肯幹的形象,在美國人中間的反響很好。但是在戰爭的時候日本人對美國人是挺殘忍的,有一張很感動人的照片,上麵是一個日本兵拿著戰刀,一個西方戰俘跪在地上,這和日本人對待中國人的態度是一樣的。但是日本的文化工作使得美國人消除了很多對日本人的仇恨。

中美雙方在文化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也存在許多共同點。這些共同點有助於我們在處理內政外交的時候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共同發展。中美兩國都是大國,他們在處理問題上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傳統,中美兩國人民都是慷慨的、包容的、心胸比較寬闊,也比較肯幹,比較幽默,我們可以把這種文化稱為大陸文化,但是島國和小國就沒有這種文化了。比如日本,他們要完全侵占你的資源,侵占你的土地,掠奪你的財富,而美國隻要你聽我的話,認我做老大,就可以了,這種大陸文化是中美雙方共同的特點。還有在對於企業的忠誠度的問題上也可以看的比較明顯。中美雙方對於自己的企業的忠誠度是比較低的,我們講自己的事業,而日本人對企業的忠誠度就比較高了。中國人經常幹兩年就跳槽,美國人也是這樣。說的有趣一些,從罵街上也能看出大陸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差別來,日本人罵街一句“八格呀路”,到此為止了,但是中國人和美國人不會這樣,他們下麵還有,源源不斷,日本人不懂得發泄,隻會壓抑,壓抑到一定的限度就要爆發,就要拿起刀槍來和你打仗,中國人和美國人在心靈上活動的空間比較大,也比較容易忘記仇恨,這對於發展來說是很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