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情商萎靡生偏激,怒使人生走麥城(1 / 3)

也許我們都聽說過幾個盛怒之下造成悲劇的故事,但是我們總是覺得那些故事離我們太遠,我們還不至於那麼喪失理智,做出什麼悔恨終生的事來。所以,我們放縱自己的情緒,任由它在緊張的空氣中肆意膨脹。然而,你見過哪個人在發怒的時候還是理智的?所以,做人要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而不要讓情緒控製你。隻有遇事冷靜,從容不迫的人,才能夠掌控局勢,締造自己的事業。

1.控製憤怒情緒,走出憤怒誤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動怒。憤怒情緒是做人的一大弱點,是一種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疾病一樣,可以使你一蹶不振。也許你會說:“是的,我也明白不該發怒,但就是控製不住自己”。若你是一個欲成大事之人,你就必須注意了,因為能不能消除憤怒情緒,與你能否獲得成功有著緊密關係。

憤怒這一行為,可能連我們自己也不喜歡,更不用說他人了。因此,你大可不必對它戀戀不舍,它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加嚴重。任何一個精神愉快、有所作為的人都不會讓它跟隨自己。

憤怒既是你做出的選擇,又是一種習慣。它是你經曆挫折後的一種天性反應,是你以自己所不欣賞的方式,消極地對待與你的願望不相一致的現實。事實上,極端憤怒的結果就是精神錯亂。因此,每當你氣得失去理智時,你便暫時處於精神錯亂狀態。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樣,憤怒是大腦思維後產生的一種結果。它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當你遇到不合意願的事情時,就告訴自己:事情不應該這樣或那樣,於是你感到沮喪、灰心。然後,你便會做出憤怒的反應,因為你認為這樣會解決問題。隻要你認為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總有理由接受憤怒情緒而不去改正。

成大事者是不會讓憤怒情緒所左右的。曆史上有好多這樣的事例,那些能壓下怒火的人大多就能成功,而憑著一時怒氣行事的人則大多失敗了。請看下麵的例子:

在三國時期,關雲長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殺,此事激起劉備怒火中燒,遂起兵攻打東吳,眾臣之苦諫皆不聽,實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趙雲所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宜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中原……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諸葛亮也上表諫止曰:“臣亮等切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祚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後,將表擲於地上,說:“朕意已決,無得再諫。”執意率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彝陵,而劉備自己也鬱鬱而終。

從上麵的事例中就可看出,在關鍵時刻是不可以讓怒火左右情感的,不然你將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那麼,怎樣才能消除憤怒情緒呢?下麵幾種方法我們可以借鑒:

(1)走出憤怒的誤區

如果你在了解到憤怒的危害之後,仍然決定保留自己心中憤怒的火種,也可以采用不造成重大損害的方式來發泄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一個人是否可以在沮喪時以新的思維支配自己,且以一種更為健康的情感來取代使你產生憤怒的情緒。既然世界絕不會像你所期望的那樣,你很可能會繼續厭煩、生氣或失望,但無論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種不利於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憤怒。

每當你以憤怒來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反應時,往往會在心裏說,“你為什麼不跟我一樣呢?這樣我就不會動怒,而且會喜歡你。”然而,別人不會永遠像你希望的那樣說話、辦事,所以,每當你因為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動怒,你其實是不敢正視現實,讓自己飽受情感的折磨。其實,你大可不必動怒,隻要想想,別人有權利以不同於你所期望的方式說話、行事,你就會對世事采取更為寬容的態度。對於別人的言行,你或許不喜歡,但決不應該動怒。動怒隻會使別人繼續氣你,並會導致上述這種生理上的心理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選擇——要麼選擇動怒,要麼選擇以新的態度對待世事。

也許,你認為自己屬於這樣一類人,即對某人某事有許多憤憤不平之處,但從不敢有所表示。但是,這並不是那些咆哮大怒的人的反麵。在你心裏,同樣有這樣一句話:“要是你跟我一樣就好了。”這是一個錯誤的推理,隻有消除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懟。以新的思維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動怒,這才是最為可取的。

你可以這樣安慰自己:“他要是想搗亂,就隨他去,我可不會為此自尋煩惱。要對他這種愚蠢行為負責的,是他而不是我。”你也可以這樣想:“我盡管真不喜歡這件事,卻不會因此陷入憤怒的誤區。”

所以,為了消除憤怒這一誤區,首先你要以平靜的方式勇敢地表示出自己的憤怒;然後,以新的思維方式讓自己保持精神愉快,使之轉為內在控製;最後,不再對任何人的行為負責,不因為別人的言行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你可以學會不讓別人的言行攪亂自己的心境。總之,你隻要自尊自重,拒絕受別人的控製,而不會用憤怒折磨自己。

(2)消除憤怒的最佳方法——幽默

有些人對生活的態度,嚴格得近乎呆板,這當然是一種不可取的態度。隻有我們觀察一下周圍那些精神愉快的人就會發現,他們最為明顯的特點是具備善意的幽默感。讓別人開懷大笑,在笑聲中觀察五彩繽紛的現實生活,這是消除憤怒的最佳方法。

我們對於“幽默”這個詞,也許並不陌生,然而,究竟什麼是幽默呢?心理學家認為:幽默是人的個性、興趣、能力、意誌的一種綜合體現,它是語言的調味品。有了幽默,什麼話都可讓人覺得醇香撲鼻,雋永甜美。它是引力強大的磁鐵。有了幽默,便可以把一顆顆散亂的心引入它的磁場,讓每個人的臉上綻開歡樂的笑容。它是智慧的火花。可心說,幽默與智慧是一對孿生兒,是知識與靈感勃發的光輝。

幽默也能展示人的一種樂觀豁達的品格。半夜時分小偷光臨,一般不會令人愉快,可巴爾紮克卻與小偷開起了玩笑。

巴爾紮克一生寫了無數作品,卻常常手頭拮據,窮困潦倒。有一天夜晚,他正在睡覺,有個小偷摸進房間。在他的書桌裏亂摸。巴爾紮克驚醒了,但他並沒有喊叫,而是悄悄地爬起來,點亮了燈,平靜地微笑著說:“親愛的,別翻了,我白天都不能在書桌裏找到錢,現在天黑了,你就更別想找到啦!”

幽默,實在具有神奇的魅力,它既可以為懶惰者帶來活力,又可以為勤奮者驅散疲憊;既可以為孤僻者增添情趣,又可以使歡樂者更愉悅……

要是一個人從來都不笑,那他可能有些變態。每當你的言行過於嚴肅時,提醒自己,你所享有的時間隻是現在。當開懷大笑可以使你自己如此愉快時,為什麼要讓憤怒折磨自己呢?

笑吧,為笑而笑,這就是笑的理由。冷靜地觀察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各種人——包括你自己,然後再決定選擇憤怒還是幽默。請記住,幽默會使你和其他人都得到生活中最珍貴的禮物——笑。開懷大笑吧,笑聲會使你的生活充滿陽光。

(3)了解憤怒的表現形式

不管在什麼時候,你都可以看到人們動怒的情形。不管在什麼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們陷入不同程度的憤怒裏麵——從輕微的煩躁不安到嚴重的咆哮大怒,盡管憤怒是一種逐漸形成的習慣,但它也是一種侵蝕人際關係的癌症。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克服憤怒情緒對自己的影響,首先要了解怎樣才會憤怒。下麵是幾種人們憤怒的常見情形:

①當他人幹事馬虎、丟三落四時動怒。不但你的怒氣很可能會鼓勵別人繼續自行其是,而且你自己也會繼續氣下去。

②對無生命的東西動怒。要是你脛骨給撞了或大拇指給錘子砸了,尖叫一聲倒可以減輕不少痛苦。但如果你為此大動肝火並做出某種行為,如以拳頭砸牆,那麼不僅無濟於事,反而會使你更加痛苦。

③因丟失東西動怒。不管你怎樣咆哮大怒。丟失的鑰匙或錢夾都不會物歸原主。相反,它隻會阻礙你有效地尋找遺失的物品。

④因個人不能控製的天下大事動怒。你可以不滿意政治局勢、外交關係或經濟狀況,但你的憤怒以及隨之而來的惰性卻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憤怒沒有任何好處,它隻會妨礙我們的生活。同其他所有誤區一樣,憤怒使你以別人的言行確定自己的情緒。現在,你可以不去理會別人的言行,大膽選擇精神愉快——而不是憤怒。

總之,你應當提高自己控製憤怒情緒的能力,時時提醒自己,有意識地控製自己情緒的波動。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指責別人,喜怒無常,改掉這些壞毛病,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容易接受別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隨和的人,因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辦成大事。

2.消除憤怒的15種方法

發怒,完全是一種可以消除與避免的行為,隻要好好地把握自己,以寬容的態度對待憤怒,你就可以讓自己走出這一誤區。

要消除憤怒,你可以選擇很多新的思維方式,每當你遇到使你憤怒的人或事時,要意識到你對自己說的話,然後努力用思維來控製自己。從而使自己對這些人或事有新的看法。並做出積極的反應。下麵就是消除憤怒情緒的若幹具體方法:

(1)不要欺騙自己。你可以喜歡令人討厭的東西,你也可以討厭某件事,但你仍不必因此而生氣。

(2)當你憤怒時,首先冷靜地思考,提醒自己,不能因為過去一直消極地看待事物,現在也必須如此,自我意識是至關重要的。

(3)當你想用憤怒情緒教育孩子時,可以假裝動怒,比如提高嗓門或板起麵孔,但千萬不要真的動怒,不要以憤怒所帶來的生理與心理痛苦來折磨自己。

(5)當你要動怒時,盡量靠近你所愛的人。消除敵對情緒的方法之一,是握住對方的手——即使你不願意也要握住他的手,一直到你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感情並平息了憤怒情緒之後,再鬆開手。

(5)當你發怒時,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權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如果一味禁止別人這樣做,隻會延長你的憤怒。你要學會允許別人選擇其言行,就像你堅持自己的言行一樣。

(6)請你信賴的人幫助你。讓他們每當看見你動怒時,便提醒你,你接到信號之後,可以想想看你在幹什麼,然後努力推遲動怒。

(7)在大發脾氣之後,大聲宣布你又做了件錯事,違背了寬以待人的哲學,現在你決心采取新的思維方式,今後不再動怒。這一聲明會使你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並表明你是真心實意地改正這一錯誤。

(8)當你不生氣時,同那些經常受你氣的人談談心,互相指出對方最容易使人動怒的那些言行,然後商量一種辦法,平心靜氣地交流看法。比如可以寫信、由中間人傳話或一起去散步等,這樣你們便不會以憤怒相待。其實,隻要在一起多散幾次步,你便會懂得發怒的荒謬和對做事有多大的損害了。

(9)當你要動怒時,花幾秒鍾冷靜地描述一下你的感覺和對方的感覺,以此來消氣。最初10秒鍾是至關重要的,一旦你熬過這10秒鍾,憤怒便會逐漸消失。

(10)不要總是對別人抱有期望。隻要沒有這種期望,憤怒也就會不複存在了。

(11)在遇到挫折時,不要屈服於挫折,應當接受逆境的挑戰,這樣你便沒有空閑來動怒了。

(12)生活中遇到能引起人發怒的刺激時,應當力求避開,以寬容應對,眼不見,心不煩。這是自我保護性的製怒方法。

(13)在受到令人發怒的刺激時,大腦會產生強烈的興奮灶,這時如果主動在大腦皮層裏建立另外一個興奮灶,用它去找到或消除引起發怒的興奮灶,就會使怒氣平息。比如盛怒下的妻子,看到孩子可愛天真的表演,會怒氣全消就是這個道理。

(14)怒從何來?常常是虛榮心強、心胸狹窄、感情脆弱、盛氣淩人所致,對此,可以用疏導的方法將煩惱與怒氣導引到積極的追求上,用“方”的態度鞭策自己,以此激勵起發奮的行動,達到轉化的目的。

(15)控製憤怒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主動的意識控製,主要是用自己的道德修養、意誌修養來緩解和降低憤怒的情緒。

總之,你應當提高自己控製憤怒情緒的能力、時時提醒自己,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情緒波動。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指責別人,喜怒無常,改掉這些壞毛病,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容易接受別人和被人接受,性格隨和的人,因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辦成大事。

3.理智是消滅怒火的滅火器

我們知道,一個理智的人是很難讓他真正動怒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懂得如何用分析的方法來消除憤怒。分析來分析去,憤怒得不償失,因此也就不會憤怒了。

當一個人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時,他很容易將怒火發泄給對方,大吵大鬧,惡語傷人。一般人做法是,常常根據對方所作的描述反擊,比如說:“我不自私,你才自私。你怎麼敢說我自私?我什麼都替你做。那一次……”

然而,聰明人的做法是,當對方憤怒的時候,他們會努力弄懂使其憤怒的原因。他們會說:“請告訴我是怎麼回事,我做了什麼了?告訴我,我怎麼做才能讓你感覺好些?”

聰明人還經常努力爭取發怒者的同意,希望他們不再因為自己而煩惱,他們會說:“如果我這麼做讓你感到這麼不安,那麼我可以改變計劃、少去上一次課、不去做那項工作、不去見那位朋友……”

聰明人也可能會試著解釋說明,提出相對立的看法、賠禮道歉,使發怒者從自己的觀點看問題,而不會說一些難聽的話,再刺激對方,比如:“你怎麼就不能理智些呢?難道你不明白你犯了多大的錯誤嗎?你所想的是荒謬的、瘋狂的、不理智的、侮辱他人的。”

事實上,對於憤怒者來說,過多的辯護性反應不僅不會奏效,而且會加劇情緒緊張的程度,等於火上澆油。

那麼,如果對方的責備、威脅或者消極評價的火焰遇到了濕漉漉的地麵,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如果你沒有努力去改變對方,而是改變了自己的行動計劃,那又怎麼樣呢?如果你以下麵的話來回答他們所施加的壓力,結果將會大不一樣。

回答方法之一:我很抱歉讓你感到不安。

回答方法之二:我能理解你何以如此看待這個問題。

回答方法之三:這很有意思。

回答方法之四:真的嗎?

回答方法之五:叫喊、威脅、收回承諾以及哭叫都再也不起作用了,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回答方法之六:等你冷靜一下我們再談。

回答方法之七:你完全正確(盡管你並不是這個意思)。

這些話語是非辯護性交流的關鍵部分。記住這些語句,再添加些你自己的話。大聲地重複這些話,直到聽起來舒服為止。如果可能的話,和一位朋友一起練習。開始時,這些語句會讓你感到尷尬。我們當中幾乎沒有人,能以簡短而不動感情的一兩句話,回答對方的連珠炮般的發問。但這樣做,對方的怒火很快就會熄滅,這就是理智的力量。

4.成大事者以寬容代替憤怒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別人寬容,也要寬容別人,一味爭搶隻能使你陷入憤怒的深淵。做人要能放得下你的憤怒,用你寬容的心胸去容納別人。

亞曆山大大帝騎馬旅行到俄國西部。一天,他來到一家鄉鎮小客棧,為進一步了解民情,他決定徒步旅行。當他穿著沒有任何軍銜標誌的平紋布衣走到了個三岔路口時,記不清回客棧的路了。

亞曆山大無意中看見有個軍人站在一家旅館門口,於是他走上去問道:“朋友,你能告訴我去客棧的路嗎?”

那軍人叼著一隻大煙鬥,頭一扭,高傲地把這身著平紋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謝謝!”大帝又問道,“請問離客棧還有多遠!”

“一英裏。”那軍人生硬生說,並瞥了陌生人一眼。

大帝抽身道別,剛走出幾步又停住了,回來微笑著說:“請原諒,我可以再問你一個問題嗎?如果你允許的話,請問你的軍銜是什麼?”

軍人猛吸了一口煙說:“猜嘛。”

大帝風趣地說:“中尉?”

那煙鬼的嘴唇動了下,意思是說不止中尉。

“上尉?”

煙鬼擺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樣子說:“還要高些。”

“那麼,你是少校?”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於是,大帝敬佩地向他敬了禮。

少校轉過身來擺出對下級說話的高貴神氣,問道:“假如你不介意,請問你是什麼官?”

大帝樂嗬嗬地回答:“你猜!”

“中尉?”

大帝搖頭說:“不是。”

“上尉?”

“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細看了看說:“那麼你也是少校?”

大帝鎮靜地說:“繼續猜!”

少校取下煙鬥,那副高貴的神氣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語氣低聲說:“那麼,你是部長或將軍?”

“快猜著了。”大帝說。

“殿……殿下是陸軍元帥嗎?”少校結結巴巴地說。

大帝說:“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煙鬥從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大帝麵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饒恕我!陛下,饒恕我!”

“饒你什麼?我的朋友。”大帝笑著說,“你沒有傷害我,我向你問路,你告訴了我,我還應該謝謝你呢!”

大千世界,難免會有被人誤會的時候,當遇到這種情況,小人往往暴跳如雷,橫加指責,而君子則會用寬容的微笑化解一切不愉快。

也許你並不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也不會對所有的事情都發脾氣,可是就有那麼一兩個人老是惹你生氣,而他們可能還是你的老朋友,鄰居或同學。就像你老覺得別人在侮辱你一樣,不管你做什麼事,他都做得比你好,或者他會說哪個人做得比你好。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隻好開始誇耀自己,宣揚自己的成就,甚至可能誇大自己的能力。你為了報複,隻好開始侮蔑他,同時愈來愈覺得憤怒和厭惡。你不僅無法忍受別人,你也變得不喜歡自己了。

令人最生氣的人,很可能也正是和你最親密的人。即使是全副武裝的敵人,也不至於像你身邊的人給你那麼猛烈的攻擊。

我們都知道誰是自己的敵人,也知道為什麼他是我們的敵人,可是對親近的人而言,我們卻常常否認彼此之間存在的困擾,而且還要為他找借口,否認真正的問題——直到下一次,怒火又上升了為止。

到底是誰,怎麼惹你生氣的?你現在可能知道答案,也可能不知道,但你可以一直探究下去,知道惹你生氣的人是誰,他做了什麼事,你有什麼感覺,還有問題在哪裏。如果你老是被同一個人激怒,你可能會發現他的某些行為特別容易惹你生氣。這個時候,你要嚐試著寬恕他,因為寬恕了別人,也就寬恕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