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社會主義信念(2 / 2)

第二次轉折,是由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在中國共產黨內,由於在1931年至1934年形成王明“左”傾機會主義的統治,造成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使黨在白區的工作和組織損失了幾乎百分之百,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損失了90%。其間,工農紅軍被迫退出中央蘇區,實行戰略轉移,進行兩萬五千裏長征。在12個月的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然而紅軍的英雄好漢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長征兩萬餘裏,縱橫11個省,最後到達陝北的目的地,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有了長征的勝利,才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才有抗日戰爭的興起。試問,那是一種什麼力量能夠支撐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戰士取得長征的勝利呢?是來源於對革命必勝的信念,來源於共產主義一定能實現的信心和追求所形成的巨大的革命精神。然而,也有很少數的人,在長征的艱險麵前動搖了,開小差了。這種臨陣脫逃的舉動,是理想、信念由動搖到喪失的結果,被人民和曆史所唾棄。

第三次轉折,是由“文化大革命”內亂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曆史轉變。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麵地糾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定全黨工作重點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並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以鄧小平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家引導全黨從“左”傾錯誤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黨內外思想活躍,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改革和建設煥然一新。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推進鄧小平開創的事業,13年的時間,開創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新局麵,形勢大好。但是,也出現兩種動搖的情況。一種是有些人不能正確認識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和發生的失誤,同時也為資本主義世界的一些現象所迷惑,對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產生疑問,對共產主義信念發生了動搖。當社會上出現否定社會主義、否定黨的領導的錯誤思潮時,我們有的黨員不能理直氣壯給予批駁,有的甚至暗中給予支持。這就由動搖走到背叛方麵去了。另一種情況是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對於引進西方國家的東西,不能分辨哪些是先進科技和管理方法,哪些是隨之而來的資產階級腐朽的生活方式,津津樂道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祖國的前途統統不要了。滋長了拜金主義思想,甚至走到貪汙腐敗的邪路上。最近反腐敗鬥爭揭露的大案要案中,不乏共產黨員,甚至黨的高中級領導幹部,他們成了曆史的罪人。這些活生生的事實,從反麵教育了我們,一個共產黨員在革命和建設的曆史征途中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是多麼重要。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如有動搖性的閃念,發展下去就會一失足成千古恨。這是我們觀察曆史和現實得到的經驗教訓。

最後,我們要重溫革命烈士夏明翰的教誨: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我們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學習夏明翰的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堅定我們的共產主義理想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在挫折和勝利考驗麵前不動搖,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定地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推向前進,最後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