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視空運動(3 / 3)

(2-5-13)

從嚴格意義上講:所謂的時間倒退隻是人類視空世界的一種現象,並非標準時間倒退。人類生存的一維標準時間永遠向前,決不會倒退。

該現象解釋為:對於一個事物來講,如果該事物是從A發展到B,由於人類所觀察的時空現象受自身的視空因素所限製之緣故,人類先看到的是B,然後才看到A。即人類看到事物發展的過程出現“因故倒置”現象。

3.3:時空旅行

如果觀察者處於超光速運動形態下作遠離地球運動,那麼,對於超光速運動之中的觀察者,根據公式(2-5-11)之中的V 21=c2·(U2-U1)/[(c-U1)(c-U2)],令U1≈0,此時該公式計算結果同樣出現負數,即V 21小於0.

因此,觀察者處於超光速運動形態下,視空速度出現負數的物理解釋也隻能是視空時間出現負數,即觀察到的動時出現所謂的“時間倒退”現象。其時空拓撲圖可以表示為:

其物理含量是指:觀察者從M運動到N點,但是,人與E點之間產生緣分關係的時空點後於人與F點之間產生緣分關係的時空點。

或者說,人在從時空點M到時空點N生長的過程之中,先看到從時空點F處傳遞過來的時間之,後看到從時空點E處傳遞過來的時間之。

即對於觀察者來講,先看到現在的時間,後看到過去的時間,與時間流逝的過程出現倒置現象。由此,同樣可得如下重要結論:

觀察者處於超光速運動形態下所觀察到的運動同樣會出現“時間倒退”現象。

(2-5-14)

因此,所謂的時間倒退隻是觀察者看到“時間倒退”,而並非是觀察者本身回到過去。時間決不可能倒退,曆史也絕不容人篡改。

曆史上曾經出現的那些“時間旅行”、“蟲洞”、“時間圓筒”等種種猜想都屬於不符合客觀世界的少數科學家個人的“科學幻想”。

3.4:黑洞揭秘

對於地球上的觀察者作超光速遠離運動:此時U>c、β<ω。其時空拓撲圖可以表示為:

圖中所示:OP線為事物的超光速運動線,其速度為U,時空辯證角為β,OW線為光線,光辯角為ω,而W1B1、W2B2、W3B3線分別為關於事物的現象之所存在於時空之中的光線,也是光的運動線。

其中,A1(W1)P1線表示為三維空間拓撲線,三個時空點A1、W1、P1處於同一時間點,即存在於同一空間之中;同樣,三個時空點A2、W2、P2存在於同一空間之中,A3、W3、P3存在於同一空間之中。

那麼,根據光障原理可以得到:時間點B1隻能與時空點W1之間建立緣分關係,而不能與該空間之中的時空點P1之間建立緣分關係。

在處於時間點B1的觀察者發展到時間點B2的過程之中,事物從時空點P1運動到了時空點P2.

此時,雖然時空點B2可以與時空點P1(物體)之間建立起緣分關係,但是,觀察者隻能接收到存在於P1處的關於事物之,或者說僅僅是看到P1處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卻不能看到運動之事物。因為該事物已從P1處運動到了P2處。

其物理含量解釋為:觀察者沒有接收到(或看不見)事物從時空點P1運動到時空點P2.

同樣的道理,在處於時間點B2的觀察者發展到時間點B3的過程之中,運動事物已經從時空點P2運動到了時空點P3.此時,處於時間點B3的觀察者可以接收到時空點P2(物體)之。但是,觀察者隻能接收到時空點W3(位置),而不能接收到存在於該空間之中事物P3之。對於觀察者來講,還是沒有觀察到(或看不見)事物從時空點P2運動到時空點P3.

總之,觀察者在發展的過程之中,始終觀察不到時空線OP所運動的事物。或者說,觀察者對於遠離的超光速運動是觀察不到的,這就是關於黑洞的解釋。

黑洞概念

嚴格而言,“黑洞”既不是通常意義下的“星”,也不是存在於時空之中的某一個遙遠的區域。在觀察者視界以內,可以由光信號(電磁波)的傳遞在任意距離上相互聯係,這就是觀察者所接收的視空宇宙。而在視界以外,光線的傳播滯後於觀察者的接收,事物之間的聯係受到嚴格限製,這就是黑洞。

由於缺乏光信號載體,視空世界與黑洞世界分割成兩個性質不同的區域,那個分割球麵就是光障視界。時空拓撲圖可以表示為:

黑洞就存在於我們人類身邊,存在於整個時空之中。隻是超光速的運動現象從我們人類身邊經過的時候,不能被人類的視覺所看到,也不曾被人類所製造的各種科學儀器所反映。

A1(W1)P1線為三維空間拓撲線,其中:三個時空點A1、W1、P1處於同一時間點,即存在於同一空間之中;同樣,三個時空點A2、W2、P2存在於同一空間之中。

根據光障原理,處於時間點B1的人,隻能看到存在於A1(W1)P1線所表示的三維空間之中的時空點W1(或事物),而不能看到該空間之中的事物P1(或時空點)。其原因是:如果將P1點作為一個發光源,那麼,它向OT線運動的時候,不能到達B1點,所以不能被B1的人所看到。

但是,對於時間點B1來講,處於該時間點的三維空間是客觀存在的,A1(W1)P1線所表示的三維空間經過時間間隔A1B1,其時空點應該同時進入到時間點B1所表示的三維空間內。

這就是說,雖然P1點不能被B1的觀察者所觀察到,但是,P1點能夠被時間點B1所表示的三維空間內的其他空間點所看到。

假設位於時間點B1所表示的三維空間內能夠看到P1點的時空點為R1,那麼:空距W1P1=B1R1.因為:

W1P1=A1P1-A1W1=(OA1)(U-c),所以:B1R1=(OA1)(U-c)(2-5-15)

同樣:B2R2=(OA2)(U-c)(2-5-16)

由(2-5-15)、(2-5-16)可得:(B2R2-B1R1)/(B1B2)=[(OA2)(U-c)-(OA1)(U-c)]/(B1B2)=(A1A2)(U-c)/(B1B2)(2-5-17)

從時間上講,又因為OA1=A1B1=OB1·1/2,OA2=A2B2=OB2·1/2,所以得到(A1A2)=(B1B2)·1/2,代入(2-5-17),就可以得到:

(B2R2-B1R1)/(B1B2)=(U-c)·1/2

如果假設時空線P1P2為觀察者的運動線(OP),其運動速度為V[V=(B2R2-B1R1)/B1B2],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觀察者觀察時空宇宙時出現的黑洞,其計算公式為:

V=(U-c)·1/2(2-5-18)

黑洞相對性

黑洞公式所揭示的物理含量是:如果觀察者的移動速度(V)與大於光速運動的移動速度(U)之間滿足公式:V≥(U-c)/2,那麼,該觀察者就可以觀察到該運動現象。

如:以1/2光速運動的觀察者就可以觀察到存在於一級視空世界之中的部分運動現象。而以接近光速運動的觀察者不僅可以看到存在於一級視空世界,還可以看到二級視空世界之中的運動現象。

不過,如果觀察者的運動速度等於光速,盡管可以看到存在於一級視空世界和二級視空世界之中的運動現象,而此時對於存在於三級時空以上的運動,相對於該觀察者來講也為視空看不見的黑洞,以此類推。

總之,當觀察者以接近光速運動或超光速運動時,原來屬於黑洞世界的部分時空運動現象就可以變為觀察者所能觀察到的視空世界。而時空宇宙之中的另一部分又成了新的黑洞,這就是黑洞的相對性。

黑洞是相對的,而觀察者由於受光信號之限製,所認識的也僅僅局限於視空世界。我們不能將人類未知的就說成是“不存在”。“黑洞”之中到底存在著什麼,對於人類來講,至今還是一個謎!也許人類日夜探索、追尋的“UFO”就存在於“黑洞”之中,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周圍。

人類一直以為滿天繁星就已經夠多了,事實上這滿天繁星卻是“弱勢群體”,剩下的是我們知之甚少或幹脆一無所知的,這怎能不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呢!

3.5:物理含量

綜合本章節的討論,我們可以概括出這樣的結論:

觀察超光速運動

如果你在某一個地方觀察一個超光速的運動物體,那麼,所觀察到的過程是這樣的:

一、當一個物體以超光速的運動速度由東向你駛來的時候,到達你所在的觀察位置或即使碰撞到你,你也是看不到它從東邊而來(3.2);

二、該物體從你的身邊向西遠離而去的整個過程,你也是完全看不見的(3.4視空黑洞)。

三、然而有趣的是,此時,你卻看見它從你的身邊向東離去(3.2)。

超光速運動觀察

假設你在超光速的UFO上作太空旅行,那麼,你對時空宇宙的觀察結果是這樣的:

一、如果你向前觀察,那麼,所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速度比真正的變化速度來得慢(3.1)。即“地上一年、天上一天”,其實這也是一種比喻,說明所存在的一種現象,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大的比例。

二、但是,如果你向後觀察,那麼,所觀察到的事物變化將出現因果倒置、向後倒退(3.3)。即所謂的觀察別人會出現“返老還童”,但是,自身是永遠不會“返老還童”的。

超音速飛機

從上麵的討論中我們一開始就說明了這隻是對光作具體的討論研究。然而,超光速運動也隻是一種理論上的邏輯推理,而對於人類具有實際意義的就是在超音速飛機的應用上。

關於超音速飛機的應用,涉及到光與聲之間的關係,即光速與音速之間具有如下關係:在正常的亞音速情況下,當普通的飛機向你飛來的時候,其飛機的聲音(牽引機)是從小逐漸增強到大。而當飛機從你的頭頂上飛過後遠去的時候,所聽到的聲音應該是從大逐漸變為小,最後什麼也聽不見。

但是,如果飛機的飛行速度大於聲速,即稱之為超音速飛機,那麼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看到飛機的飛行與聽到飛機的聲音過程應該是這樣的:1.超音速飛機向你飛來的時候,你能夠看到它的飛行軌跡、卻聽不到它的聲音。這在空氣動力學上稱之為馬赫錐原理;2.超音速飛機從你的身邊遠去的時候,你也可以看到它遠去的過程,但卻不能聽到它所發出的聲音,而且永遠也聽不到;3.超音速飛機在遠去的過程中,你也聽到了飛機的聲音從大變為小,最後為沒有聲音。但是,此時你所聽到的聲音不是飛機遠離的聲音,而是前麵飛機向你飛來的過程中所發出的聲音。因此,超音速飛機對於用音波來判斷飛機的飛行位置的判斷者來講,具有不正常的迷惑性和無聲的蘊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