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日曇。上午得矛塵信,下午複。
二十三日星期。雨,上午晴。夜蓬子來。黃幼〔雄〕母故,賻二元。雨。
二十四日曇。午後乃超來〔11〕。波多野種一來,不見。敬隱漁來,不見。晚得樂天文藝研究社〔12〕信。得白莽信並稿。夜雨。
二十五日晴。午後寄白莽信。同柔石往北新書局為廣平買書寄常應麟。買紙。夜出街買點心。雨。夜半大雷雨。
二十六日曇。上午寄欽文信並紙樣。午後收詩荃所寄德文書七本,約價二十九元五角,又雜誌兩本。夜編《藝苑朝華》第五輯〔13〕稿畢。
二十七日曇。上午得叢蕪信。午後寄詩荃信。補寄金雞公司郵費三元四角。下午往內山書店買《世界美術全集》一本,《祭祀及禮と法律》一本,共泉五元八角。得翟永坤信。夜雨。
二十八日晴。上午同廣平攜海嬰往福民醫院診察。收編輯費三百。收詩荃所寄《柏林晨報》一卷。午後同蘊如及廣平往齒科醫院診治,付以泉十。夜雷雨。
注釋:
〔1〕《藝術與哲學,倫理》論文,日本本莊可宗著,魯迅譯文發表於《文藝講座》(一九三○年四月),後收入《譯叢補》。
〔2〕《文藝研究》例言草稿八條即《<文藝研究>例言》。魯迅作,發表於該刊第一卷第一本,現編入《集外集拾遺補編》。
〔3〕即《文藝的大眾化》。後收入《集外集拾遺》。
〔4〕沈鍾社即沉鍾社。文學團體,由原上海淺草社主要成員馮至、陳翔鶴、陳煒謨、楊晦等組成,一九二五年十月在北京成立。先後編印《沉鍾》周刊和《沉鍾》半月刊,一九二七年起出版《沉鍾叢刊》。
〔5〕快活林上海南京路河南路(今南京東路河南中路)附近的一家西餐館。
〔6〕指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成立大會。此會實於漢口路江西路附近的聖公會教堂舉行,魯迅赴會並與柔石、鬱達夫等五十人列名《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宣言》,為該盟發起人。它以爭取言論、出版、結社、集會等自由,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為宗旨,成立不久即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壓迫,國民黨浙江省黨部曾以魯迅參加該組織為借口,呈請國民黨中央通緝魯迅。
〔7〕指參加"上海新文學運動者底討論會"。會議在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九九八號公啡咖啡店舉行。到會者有魯迅、沈端先、鄭伯奇、馮乃超、彭康、沈起予、華漢、蔣光慈、錢杏邨、洪靈菲、柔石、馮雪峰等十二人。會上檢討了過去文學運動中的缺點,確定今後文學運動的任務,決定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籌備委員會,由馮乃超起草"左聯"綱領。
〔8〕中華藝術大學中共地下黨主辦的大學,校長陳望道,校址在北四川路底竇樂安路(今多倫路)二三三號。一九三○年三月二日"左聯"在此舉行成立大會。
〔9〕即《通信(柳無忌來信按語)》。現編入《集外集拾遺補編》。
〔10〕往藝術大學講演講題為《繪畫雜論》。講稿佚。
〔11〕乃超來馮乃超來請魯迅審閱"左聯"綱領稿。
〔12〕樂天文藝研究社上海大夏大學預科學生的文學團體。一九二九年秋成立,參加者前後共四十餘人。該社決定於一九三○年新學期開學時約請魯迅、鬱達夫等到校演講。
〔13〕即《新俄畫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