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私自利的人心中,任何人任何事都比不上利益跟他們更親近。所以,我們可以投其所好,就以利益為基礎與他們交往,隻與他們保持利益上的關係。這樣既可以保證雙方之間順利交往,也可以確保自己不受感情上的傷害。
石竹是一家報社的新員工。由於大學剛剛畢業不久,她還保留著學生時代的純真。報社裏的采編們都比她要大上好幾歲,甚至十幾歲,所以大家都把她當做小妹妹一樣來看待。石竹最喜歡跟她旁邊的王采編開玩笑,王采編也總是笑笑,並不責備她什麼。而石竹也總是幫助王采編處理一些她不願意做的工作。
有一次,報社來了緊急采訪任務,主編指定由王采編去采訪一位以難纏出名的公司老總。王采編表麵上很爽快地接受了任務,回來後卻跟石竹偷偷地抱怨生病的老人沒人照顧。熱心的石竹二話沒說,就幫王采編攬下了這活兒。
這個采訪進行得異常艱難,采訪對象花樣百出,這可把剛出道的石竹折騰慘了。但是還好,當這位老總看到石竹如此執著的時候,最終還是配合了石竹的采訪。石竹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報社,把整理後的材料交給了主編。主編很高興,誇獎了石竹幾句。還在試用期的石竹因為這次成功的采訪提前轉了正。
從此之後,一有重要的采訪任務,主編就會想到石竹。這種變化讓王采編心中不爽。以前這些重要任務都是由她負責的。而石竹並不清楚這些。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王采編處理她那些不愛處理的工作。
這幾天,石竹的父親來城裏看病了,石竹想多陪陪父親,就向主編請假。無奈,現在正是報社業務繁忙的時候,於是主編建議石竹和其他同事倒一下班。石竹馬上想到了王采編。當她與王采編說明自己的情況時,王采編麵現難色,吞吞吐吐。石竹感到自己受到很大的傷害。
父親走了,石竹明顯地瘦了一大圈。在照顧父親的時候,石竹靜下心來想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對於王采編這種自私自利的人根本不能講感情,這太傷人,隻與她保持利益上的關係就好。
石竹身為一個職場新人,對於怎樣和職場資深人士,尤其是怎樣和有著自私自利之心的資深人士進行交往的方法一竅不通。開始,她的想法很樸素,以為無私的幫助會喚起王采編道義上的覺醒。可是換班事件教育了石竹,與他人交往要注意對症下藥。
同時,我們還要善於發現自私自利者身上的優點,並通過恰當的方法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
自私自利者有什麼優點呢?他們看起來就是利益的奴隸,隻要是利益在上,要他們怎麼做都可以。其實,他們最大的優點仍和利益相關,那就是他們最擅長精打細算。他們在利益麵前比一般人更敏感。所以,如果他們能夠從事財務或與利益直接相關的工作,那麼,自私自利者會在規章製度的規範下成為集體的“守財奴”。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來獲取更多的利益。為此,有的人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和道義,成為自私自利的人。他們隻以利益為重,其餘不問。所以,我們隻能以利益作為和他們之間交往的紐帶。唯有如此,才能讓這段交往變成可能。
【心理課堂】
匈牙利著名詩人裴多菲曾經寫下了這樣的詩篇:“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而自私自利者卻反其道而行之。為此,我們在他們交往時要注意一定要將利益至上和精打細算結合起來考慮。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與他們的交往中遊刃有餘。
對逞強好勝的人,要盡量遷就,適當反擊
每個人都喜歡在別人麵前表現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麵。即使力所不及,為了自己的麵子,我們也會強撐。有一類人更是將人們的這種心理發揮到極致。他們在自己臉上戴了一個寫著“我很強”的麵具,處處事事都想超過別人。他們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卻執著於自己所謂的“主張”。同他們這樣逞強好勝的人交往,我們總會感到哭笑不得。
其實,他們並不是驕傲,而是怕被別人看低。於是他們就要不停地用行動來證明自己。他們總是在想,當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自己能完成得又快又好,就能證明比所有人強。而當他們真的力所不及的時候,他們也會用強硬來作為自己的麵具,從而為自己打造出一派不服輸的形象。
逞強好勝的人的每一個想法和行為的出發點大部分都是人們天性的有力體現,但是他們的實際行為卻把這種天性推向了極端。這就要求我們在與逞強好勝的人的交往時,要考慮到他們做法的出發點,盡量遷就他們。
鴻漸和新梅是大學同學。她們不僅住同一個寢室,也在同一個班。有一次,班裏要舉行元旦慶祝晚會,輔導員委托鴻漸全權負責。鴻漸很愉悅地接受了任務。她回到寢室後,就與姐妹們商量起來,並邀請姐妹們作為她的智囊團。女孩子們都很興奮。可是新梅心裏卻有點小小的不痛快。她在心裏埋怨輔導員:“我哪裏比鴻漸差?哼,我一定會把這次晚會辦成新梅的晚會!”
於是,從第二天開始,新梅就熱情地投入到晚會的籌備工作中去。無論是晚會舉辦地點的選擇,舞美、主持人的選擇,還是晚會的相關宣傳、嘉賓的邀請,新梅都忙前忙後,親自落實。弄得大家都以為她才是晚會的負責人。對此,鴻漸並沒有什麼怨言。無論鴻漸提出什麼樣的要求,她都盡量滿足。當新梅的意見同別人發生衝突時,鴻漸也盡量在不傷害新梅情緒的情況下進行調解。
元旦到了,新梅和鴻漸的努力沒有白費。晚會辦得很成功。輔導員拍著新梅的肩膀說:“做得不錯。”新梅驕傲地揚起了頭。
晚會過後,鴻漸和宛如一起去吃夜宵。宛如氣憤地對鴻漸說:“鴻漸,這次晚會的負責人是你,是新梅喧賓奪主,輔導員竟然還誇獎了她。雖說她做得不少,可你做得也很多呀。真是不公平。”
鴻漸不在意地笑笑:“其實沒什麼,新梅和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就是想為同學們辦一台令人難忘的晚會。看今天大家興奮的樣子,說明我們很成功。至於誇獎誰,真的不是很重要。”
很顯然,在籌辦晚會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個逞強好勝者——新梅。輔導員讓她的室友鴻漸擔任元旦晚會的籌辦者,引發了她心中的不滿。於是,她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能把晚會辦得更好。新梅讓自己出現在晚會籌辦的每一個環節中,而且還親自去做很多事。她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都看到她的能力。輔導員誇獎她的那一刻是她最得意的時候。
被喧賓奪主的鴻漸這時就表現得既克製又淡定。她認為雖然新梅搶去了很多風頭,但新梅的出發點絕對不是針對她,而是對於自己能力不被肯定的懊惱。更何況因為新梅的加盟,晚會也多了很多有聲有色的東西。既然大家都是為了晚會能辦得更好,那麼誰出風頭、誰受表揚就不那麼重要了。所以,鴻漸才會百般地遷就新梅。
但是,遷就並不能解決一切問題。有時,逞強好勝者明明知道別人在遷就他,卻更加變本加厲,不給遷就者留一點餘地。這時,遷就者就沒有必要一直遷就下去,而要采取適當反擊的政策了。
張榮和陶心是報社的同事。因為陶心剛入職不久,所以社長讓張榮做陶心的指導老師。張榮爽快地答應了。她一心一意地教陶心學習業務,每次有什麼采訪的任務,也總是讓陶心先挑。隨著陶心的業務越來越熟練,她逞強好勝的性格漸漸暴露無遺。什麼任務都想接,而沒有考慮自己的實際操作水平。
看著自己的徒弟如此,張榮非常擔心。雖然陶心的基本功已經練得不錯,但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磨練才能獨當一麵。於是,張榮就把自己的擔心講給了陶心,可陶心不為所動,還以為是師父妒忌自己。
從此之後,每次陶心出任務,張榮都是提心吊膽。不過,好幾次都是有驚無險。張榮感覺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正好社裏有一個很有難度的遠郊采訪任務,張榮為陶心爭取到了這個機會。陶心很高興,她覺得師父終於開始認可自己了。
可是這次陶心一見自己的任務就傻眼了。這次采訪的內容自己根本就不懂。可是為了維持自己實力派的麵子,陶心還是硬著頭皮出發了。在與采訪對象的交流中,陶心問出的問題經常驢唇不對馬嘴,弄得對方以為她生病了,就提前終止了訪問,請她先回去休息。陶心為自己的逞強後悔了。
在這個事例中,張榮開始的遷就並沒有換來徒弟陶心的虛心學習,反而是越來越狂妄。張榮並沒有任由掏心逞強好勝下去,而是采取了適當的反擊,把困難的任務派給她,希望她能子在了悟自己的真正實力後迷途知返。當陶心麵對采訪對象手忙腳亂的時候,她才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是適當反擊的魅力。
我們每個人都追求完美。而逞強好勝並不是追求完美的正確途徑。我們在與逞強好勝的人交往時,要把握好與他們相處的度,既不能過分遷就,也不能無緣無故地打擊。這樣,我們才能與他們友好往來。
【心理課堂】
在與逞強好勝者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讓他們明白逞強好勝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幫助他們尋找追求完美的積極方法。唯有如此,我們與這一類人的交往之路才能越走越順。
對狂妄的人,要先在氣勢上將他震住
有一類人,他們總是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與人交往時,他們也要顯示自己的老大氣派,使得與他們交往的人會產生強大的心理壓迫感,不知該如何是好。那我們該怎樣與狂妄的人相處呢?
狂妄者的心理比較極端。在他眼中,老子天下第一,沒有任何一個人比得上他。若是有人不識趣,冒犯了他的權威,他就會火冒三丈,定要給冒犯者點顏色看看。他會用盡一切手段讓不順從他的人屈服。
狂妄的人總喜歡居高臨下,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場合都舍不得放下他目空一切的架勢。他整日陶醉在“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假想中不肯自拔,也不肯主動和他人親近。不僅如此,他還總是以專家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麵前,不停地顯擺著自己的優點和特長。
狂妄的人最大的是脾氣,最強的是氣勢。所以,若是與他們相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在氣勢上狠狠地打擊他們,將他們震住。
高斯在現在的公司已經工作了五年。他已經成功地從一名稚氣未脫的職場新手變成了公司業務的中流砥柱。更讓他自豪的是他的業務水平甚至超過了公司的幾位元老。現在,高斯在公司中儼然是首席專家的角色。慢慢地,他變得狂妄起來。當設計遇到分歧時,他總是固執己見。如果別人提出異議,他就擺出了自己“首席專家”地位,同事們經常迫於高斯製造的心理壓迫感而放棄自己的建議。久而久之,隻要是高斯堅持的提案,大家就不再提出什麼不同的意見了。高斯因此自鳴得意。
恰巧這一天,總經理來高斯所在的設計部巡查。還沒進辦公室,高斯那興奮而又高亢的聲音就從辦公室中飄了出來:“這個案子我絕對能一個人拿下。如果不相信,我們可以打擂台,我單人獨騎,你們隨便請幫手。憑我在行業裏這五年的見識,我一定可以比你們做得更出色。”這時,總經理推門而入:“好吧。我代表他們接受你的挑戰。憑我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和我入行32年的經驗,我相信我領導的團隊一定可以戰勝你。”
高斯一聽,馬上慌了神兒。原來他們公司的總經理就是業內有“巨無霸”之稱的南風。在他們所在的行業中,還沒有一個人能夠將他戰敗。從此之後,高斯收斂了很多。
為什麼高斯乖乖地收斂自己的行為了呢?就是因為總經理的一席話。在總經理到來之前,狂妄的高斯掌握著設計部的話語權。他總是通過給同事們製造心理壓迫感來滿足自己“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而總經理的做法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總經理”、“32年的入行經驗”、“業內巨無霸”,無論哪一個都讓高斯膽戰心驚,這三者形成的衝擊力可要比高斯同事們感受到的心理壓力要大得多。
其實,高斯的狂妄正是來自於他的自大。成為公司業務的中流砥柱使他對自己的能力相當肯定,以至於在後來演變成了一種過度的自信。然而,狂妄者並不是隻有高斯這類自大的人,還有一類自卑的人。如果說高斯的狂妄來自於過度自信,那麼自卑者的狂妄就是來自極度的不自信。
自卑的狂妄者雖然表麵上仍然保持著狂妄的架勢,實際上他在內心裏是極度自卑的。為了更好地掩飾自己的自卑,他就要做出更加狂妄的姿態來。麵對這樣的狂妄者,我們也不需要濫用仁慈之心,而是要向上文中公司的總經理學習。在和狂妄者的交往中,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導致的狂妄,我們都需要先從氣勢上將他們震住,使他們一下子猛醒。
另外,我們在與狂妄者交往時,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因勢利導,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狂妄者雖然有很多缺點,但是他們卻不會為不做某一件事而尋找借口,而總是勇敢地去迎接挑戰。所以,我們在遇到一些有難度的事情時,不妨選擇與狂妄者合作。
傑克遜在業內是出了名的狂妄分子,和他合作的人總是叫苦不迭。而托馬斯公司的貝克卻不這麼想。他最近有了一個很好的收購提案,相信傑克遜一定會感興趣。
一天,貝克就拿著提案來到了傑克遜的公司。由於傑克遜正在接待其他的客戶,貝克就在會客室的客廳等待。雖然會客室的門緊閉著,但是仍擋不住傑克遜那得意洋洋的聲音:“怎麼樣,托德,還是跟我合作吧?跟我合作,我絕對不會隻讓你去做一個小小的監理。看你現在的樣子。唉,生活得還不如我們家的米加。對了,忘了告訴你米加是我的寵物狗。”
一會兒門一開,貝克看見有一個人灰頭土臉地走出來,估計就是那個被傑克遜狠狠奚落的托德。這時,貝克整理了一下情緒走進了傑克遜的辦公室。
“啊,是親愛的小貝殼來了。你還在幫托馬斯那隻小蝸牛造殼嗎?”傑克遜玩世不恭地看著進來的貝克。
貝克沒有說什麼,隻是微笑地點點頭。
“這次來什麼事?”傑克遜問道。
貝克並沒有急於回答傑克遜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傑克遜先生,在咱們這個行當裏,除了您的公司之外,還有哪個公司是名列前茅的呢?”
傑克遜臉色一沉,很不高興地說:“比爾的公司唄。你不是知道嗎?明知故問。不過他的公司怎麼趕得上我的?”
“如果它被別人收購了呢?如果這個收購者是您呢?”
“你有辦法收購比爾的公司?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傑克遜眼前一亮,
貝克馬上遞上了自己的企劃案,傑克遜認真地讀起來。一會兒,隻見傑克遜嘟囔道:“一億美元可真不是個小數目。”
“憑借您在行業中的鼎鼎大名,會連籌集區區一億美元也成為一個問題?我相信您的實力。”貝克說道。
其實說心裏話,傑克遜真的有點為難。但是擊敗比爾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所以盡管為難,他還是答應了。一億美元的啟動資金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全部到位了。收購工作得以順利地進行。後來,貝克聽說,原來這一億美元的貸款是傑克遜抵押了他鹽湖城最漂亮的別墅才得來的。
為什麼貝克會成功呢?是因為他巧妙地利用了傑克遜這個狂妄者不會為不做某一件事而找借口這個優點。傑克遜雖然狂妄,但是因為收購比爾的公司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所以他還是答應了貝克的提案。更值得一提的是傑克遜為了籌集資金還抵押了自己的別墅。這種為事業敢於接受挑戰的做法就是狂妄者傑克遜做出的最具積極意義的行為。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精英們總是謙虛低調的,而那些隻有半瓶子醋的人卻喜歡虛張聲勢,狂妄不羈。所以,在與狂妄的人交往時,我們就要做到不向狂妄者學習,不以各種理由進行壞情緒的傳遞。但是,同時我們也不能把他們一棒子打死,還必須要看到他們的優點。這樣,狂妄的人才會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在我們的引導下逐漸向我們敞開心扉。
【心理課堂】
我們在與狂妄者交往時,就要在取得壓製他們氣勢的勝利後慢慢地規範他們的行為,幫助他們改掉壞習慣。唯有如此,狂妄的人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才能向我們敞開自己。
對搬弄是非的人,不可推心置腹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碰到這樣一些人。他們是語言的狂熱粉絲。無論走到哪裏,他們最愛的就是不停地講話。至於講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種類眾多。他們特別喜歡窺測別人的隱私,然後到處販賣。張家長,李家短的不一而足,背後講別人的壞話更是他們的家常便飯。有時,實在閑得無聊,他們還會以身犯險,主動挑起一場爭鬥,然後從中得到一些談資。他們就是大眾的狗仔隊,學名叫做搬弄是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