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援西軍(2 / 2)

同誌們聽到這裏,再也聽不下去了。會場內,由低聲抽泣變成一片哭聲,有的同誌放聲號啕大哭起來。劉伯承同誌念到這裏,也聲音哽咽地念不下去了。

我這個不愛流淚的人,這時也流出了眼淚。我坐在那裏獨自暗想,西路軍到了這種地步,我們援西軍還在甘肅東部,實在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援救西路軍兵敗祁連了。

當時,我心情非常沉重,腦子裏亂成一團。我想到了虎豹口分別,想到了艱苦的長征,想到了黃麻起義,許多情同手足、親如骨肉的戰友的影子,一齊出現在我的眼前……

王宏坤――

大家心情十分沉重,這支部隊垮了,真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這是一支多好的部隊呀。鄂豫皖的黃麻起義、商南起義、六霍起義的老底子在裏麵,還有川東遊擊軍、寧都暴動的老底子,這是一支意誌旺盛、作風頑強、英勇善戰、戰功卓著的戰鬥骨幹隊伍,它的失利實在太可惜了,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重大損失,是中國革命的重大損失,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英烈們……

徐深吉――

全會場一陣悲痛的抽泣,有許多同誌號啕痛哭,心如刀絞,淚如雨下。張浩政委說不出話來,同誌們想起黃麻起義的骨幹紅一、三團,六霍起義的紅六團,寧都起義的紅五軍團,鏖戰川東的紅三十三軍等兄弟部隊和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們,越想越悲痛。這種悲痛欲絕的場麵,過去從來沒有見過,我的生身父母去世也沒有這樣悲痛過,革命的戰友,階級感情超過一切。當時不少同誌說:中央早知道西路軍的困境,為什麼不早組織援救?

楊國宇――

我們始終惦記著西渡黃河,浴血奮戰的西路軍的同誌們。嚴冬將盡,我們就聽到了西路軍失利的消息。中央組織了援西軍,援西軍的主要部隊是紅四軍、紅三十一軍,還有紅三十二軍(原來紅一方麵軍九軍團剩下的架子,經補充兵員後約有1000人)、紅二十八軍。3月5日從陝西淳化、三原出發,走到甘肅東部的鎮原時,援西軍司令部在這裏開了一個連以上的幹部會。會上宣讀了一封西路軍的電報。說西路軍已經到了祁連山,經過多次殘酷血戰,迭遭挫折,沒有辦法上了祁連山的康隆寺,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援西軍再渡河去,已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個電報一念,會場上頓時一片哭聲,有的同誌號啕大哭。劉伯承同誌講話也講不下去了。多麼好的部隊啊,有的是從黃麻暴動、商南起義衝殺出來的工農子弟,有的是曾威震川東的遊擊健兒,有的是從中央蘇區戰火中鍛煉出來的堅強戰士,他們和我們援西軍的指戰員真是親如骨肉,情同手足。現在聽到了他們失敗的消息,怎能不叫我們痛心疾首呢?大哭一場之後,張浩和劉伯承同誌都講了話,都勸慰我們化悲痛為力量。西路軍的失敗隻是個局部,國內形勢還是好的,鼓勵大家要把我們的部隊整頓好,要好好地擴軍,革命的烈火總要越燒越旺的。

援西軍沒有能夠如願“援西”,便按中央指示屯兵待命。紅四軍駐紮在鎮原縣屯字鎮,紅三十一軍駐平泉鎮,司令部駐鎮原縣城內。我當時已從紅三十一軍調到援西軍司令部工作。

援西軍在待命中也有重要任務,這就是接應西路軍失散人員。司令部為此專門設立了招待所。通往西安的路上(如平涼等地)也設置了收容站。記得有天下午,直屬隊有的同誌正在球場打籃球,聽說接回了一位西路軍戰士,大家都不打球了,趕快跑去看望。劉伯承和宋任窮同誌親自接見了這位戰士,並安排他吃招待飯,勸他好好休息將養身體。司令部的同誌看到他隻披了件破羊皮,便未等上級布置,在管理科負責人方坤的帶領下,你一件我一件地為他送來了衣服、鞋子、手巾、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第二天各種慰問品仍源源不斷送來,僅衣服和其他個人生活用品就堆了滿滿一房子。

這期間,西路軍突圍出來的失散人員陸續歸隊和被俘後接應回來的人數還不少,一共有數千人。西路軍回來的同誌都被妥善安排,有的到隨營學校和延安學習,有的則就近編入了援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