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些數據裏麵可以看出,祥州工業大學的實力還是相當強的,不愧是一所一本院校,他們的生源大部分來自本省,本市學生所占的比例也很高。
祥州市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人文氣息濃厚,所以這裏的學生質量也很高,學風非常好,在祥州有一句話叫做學在祥工,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對於祥州工業大學的現狀,蘇星暉還是比較滿意的,這個學校的底子相當不錯,是那種既有曆史,也有潛力的學校,如果繼續加大投入,堅持走正確的道路,以後邁入一流大學的行列,還是很有可能的。
說起來,祥州工業大學已經有近六十年的曆史了,在祥州這樣一個經濟不是很發達的城市,祥州工業大學一直保持著不錯的水準,能夠成為在地級市裏堪稱鳳毛麟角的一本院校,這真的是相當不容易了。
這所大學的曆任校領導也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了,蘇星暉也了解過蔡英武,此人在祥州工業大學已經擔任了三年校長了,這三年,祥州工業大學也是一直在進步的。
蔡英武能力
(本章未完,請翻頁)
還不錯,最重要的是,他一直秉持著祥州市重視教育的傳統,全身心撲在了祥州工業大學的發展上麵,這是讓蘇星暉比較欣賞的,因此,今天在校門前,蘇星暉並沒有讓蔡英武難堪。
蔡英武向蘇星暉彙報了祥州工業大學的基本情況之後,又開始彙報起現在祥州工業大學建立國家鎢與稀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的一些優勢。
祥州工業大學這一年來,聘請了三四名中外院士擔任祥州工業大學的客座和兼職教授,大大增強了學校的科研實力,這幾名院士基本上都是在有色金屬應用方麵非常有造詣的科學家,他們每年都會到祥州工業大學幾個月,進行教學和科研工作。
有他們在,要建立國家鎢與稀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就有了不錯的科研基礎。
其實,他們聘請的這幾名院士中,有一位名叫沈世林的中科院院士就畢業於祥州工業大學,隻不過畢業之後留在了京城的一家科研機構工作,現在已經是幾十年過去了,母校向他發出了邀請,他就一口答應了擔任母校的客座教授。
這也證明了祥州工業大學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事實上,祥州工業大學現在有不少知名校友,他們都活躍在非常重要的工作崗位上,沈世林就是其中比較傑出的一位。
現在祥州工業大學的教職員工裏,也有不少就是本校畢業的,留校任教了,他們在有色金屬的應用方麵,也有不俗的技術實力,還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他們也能夠成為國家鎢與稀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的中堅力量。
除了人才優勢之外,現在祥州工業大學在校企合作方麵也有不少成果,他們現在已經和祥州市礦產資源開發公司、瀚海科技集團、玄武科技集團、金風科技集團、歐內斯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
這些協議約定,這些企業每年都會資助祥州工業大學一筆科研基金,如果祥州工業大學研究出了他們需要的技術,可以向他們轉讓,這筆科研基金數額是非常巨大的,這讓祥州工業大學建立國家鎢與稀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又有了資金優勢。
另外,就是技術優勢了,這些校企合作協議裏,那些高新技術企業都將自己在有色金屬應用方麵的一些獨特技術跟祥州工業大學進行了共享,這讓祥州工業大學在有色金屬應用方麵的技術更上一層樓了。
祥州工業大學這麼多年以來,在有色金屬的應用方麵本來就有了非常深厚的積累,再加上這些企業跟他們共享的技術,他們現在在全國的有色金屬應用方麵,也能夠排在前列了。
在說到這些的時候,蔡英武很是自豪,他也確實值得自豪,這些優勢有不少都是他任內積累下的,這證明他的工作還是卓有成效的,他們要建立國家鎢與稀土戰略性新興產業協同創新中心,還是很有可行性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