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管住自己的嘴巴,並不是要當啞巴,不說話,而是要學會在恰當的時候插話。首先需要在飯桌上要學會傾聽。學會了傾聽之後,就要學會巧妙插話,引導或激起對方談下去的興趣,這樣有助於交談達到最佳效果。要不然對方可能會覺得你是個悶葫蘆,當一場飯局結束,對方一直在發言,在唱“獨角戲”,你卻完全是個傾聽者的角色的話,那你也就算是輸了。因此,一定要在傾聽之餘學會插話。話插得太唐突,會讓雙方都難堪,隻有插得巧妙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而有時候,插話太多也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在必要的時候,要想把話說得漂亮,還需要適當的沉默。當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底牌時,保持沉默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愛迪生在做某公司電氣技師時,他的一項發明獲得了專利。一天,公司經理派人把他叫到辦公室,表示願意購買愛迪生的專利,並讓愛迪生出個價。
愛迪生想了想,回答道:“我的發明對公司有怎樣的價值,我不知道,請您先開個價吧。”“那好吧,我出40萬美元,怎麼樣?”經理爽快地先報了價,談判順利結束了。
事後,愛迪生滿麵喜悅地說:“我原來隻想把專利賣500美元,因為以後的實驗還要用很多錢,所以再便宜些我也是肯賣的。”
讓對方先開口,使愛迪生多獲得了30多萬美元的收益。經理的開價與他預期的價格簡直是天壤之別。這便是沉默的藝術。在和人交談的時候,不要急於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要想說話不傷人,不妨先聽聽他人的意見,在整合後,再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失為一種絕妙的說話藝術。
禁忌四:事事都點破,不給對方留麵子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為人處世不可逞能,聰明人最易成為眾人眼中的靶子。看透不點透才是真正的明哲保身之道。
第一,看破是一種眼力,點破是一種心力。
在飯桌上說話,確實需要一些智慧。你雖然滿腹經綸,但不會為人處世,一樣玩不轉飯桌。比如,看破和點破就是一種智慧。如果你總是喜歡直來直去,不懂得給別人留點麵子,小則彼此尷尬,大則使人翻臉,丟失了人脈和財脈資源。
第二,飯桌上,不要輕易傷害他人的麵子。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一向把麵子看得很重,所謂愛麵子就是維護自己的形象。要是有人在飯桌上揭別人的短,讓別人丟了麵子,那麼這個人也就等於惹禍上身了。懂飯桌上的事兒,就要把握好指責他人的分寸,看破別人的心思也不要點破,要保留對方的麵子。
有一次,王民約了幾個朋友來家裏吃飯,這些朋友彼此間都很熟識。王民把大家聚到一起的目的就是想借著熱鬧的氣氛讓一位目前正陷於低穀的朋友心情好一些。
這位朋友不久前因經營不善賣掉了公司,妻子也因為不堪生活的壓力正與他談離婚的事。感情和事業都進入了瓶頸期,他非常痛苦。
來吃飯的朋友都知道這位朋友目前的遭遇,因此大家都刻意避免去談與事業有關的事,可是其中一位沒有這種眼力見。因為目前投資了一個項目,賺了很多錢,酒一下肚就滔滔不絕地談起了他的賺錢本領和花錢功夫,那種得意的神情連王民看了都有些不舒服。王民那位失意的朋友低頭不語,臉色非常難看,所以一會兒去上廁所,一會兒去洗臉,後來還是找了一個理由提早離開了。
王民送他出去,剛出門口這位朋友就憤憤地說:“老吳有本事賺錢也不必在我們麵前吹噓嘛!”
王民非常了解他的心情,因為十年前王民也有過低潮期,當時正風光的親戚在王民麵前炫耀他的薪水如何如何高,年終獎金如何如何多,那種感受就如同一根針插在心上一般,要有多難過就有多難過。
談話高手,從不在飯桌上點破對方的敏感地帶,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即使他早已看在眼裏。他們寧肯給對方戴上高帽,隻有這樣別人才能如法炮製,給你麵子。彼此心照不宣,盡興而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每個人都不願自己的錯誤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若必要時,你大可委婉地暗示對方的錯誤或隱私,給他造成一心理壓力,也不可當眾點破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