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半渡而擊(1 / 2)

退!

再退!

繼續退……

交鋒不過十餘回合,顧尋開始節節後退。

最初,由於地形的緣故,他想要誘敵深入,待宇文成都的那些手下隨他一起衝過來之後再半渡而擊。

然而,兩人交戰之後,他根本就無法放水,即便竭盡全力,仍然不得不往後退去,不過,卻也達到了誘敵深入的目的,隻是,須得注意力甚為集中,如此,才不至於真的變成了馬失前蹄。

雖然,宇文成都看上去要更為高大健壯,然而隻是比拚力道的話,兩人實際上相差不多,顧尋甚至稍占上風。換成拳腳功夫,那廝雖然有著一身好武藝,但是,和精通人體關節學以及對軍中格鬥術掌握得爐火純青的顧尋相比,卻差了許多,真是赤手相鬥,這會兒,宇文成都多半已經被放倒在地。

但是,此時偏偏卻是冷兵器的生死搏殺。

說到槊上的功夫,顧尋無疑不是宇文成都的對手。

隋朝的兵製,援引北魏時期的府兵製,所謂府兵製,類似於後世的頂替製度,也就是說當兵乃是代代相傳,祖輩若是府兵,後輩亦是如此,沙場上的格鬥之術也就成了祖傳手藝,一代代往下傳。

南北朝時期的民歌木蘭辭所唱的故事便是如此。

北魏要征募府兵作戰,身為府兵的花木蘭之父年已花甲,因為膝下無子,也隻能聽令出征作戰,要是以他那樣的年齡從軍,多半就會死在半途無法返鄉。於是,身為女兒的花木蘭不得不冒充男子,替父從軍。

府兵是如此,將門的傳承則更為誇張。

像宇文府這樣的關西將門,功名皆是馬上取,對於打仗這門手藝自然看得更為重要,大隋雖然統一天下已經一段時間,然而,卻也發生了好幾次戰爭,比如漢王楊涼叛亂、大軍西征吐穀渾、以及現在的當今親征高句麗……所以,還未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地步,將門子弟尚未在和平環境下腐化墮落。

誠然,像宇文成都這樣的嫡係子弟一生下來就有朝廷的官職,日後,也會承襲父輩的官職和爵位,但是,由於戰亂未定的緣故,此時的他們尚未像後世的某幾代那樣淪落為坑爹族、啃老族。

身為將門子弟,無論是馬上功夫拳棒手藝還是排兵布陣的本事,全都不能落下,從小就要學習。身為嫡係子弟雖然先天優勢十足,然而,在世家門閥裏麵,內鬥和朝堂上相比也不遑多讓,你若是不努力,遲早會被別人拉下馬來。

就像是一場馬拉鬆比賽,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誠然,宇文成都天賦驚人,然而,自懂事起他便明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故而,不曾有絲毫放鬆。

也正是因為壓力過大,這才讓他養成了用廝殺和血腥減緩自身壓力的習慣。

和他相比,顧尋的成長又是另一番模樣。

雖然,顧尋不清楚自家外祖父崔立的秘密,這麼多年相處下來,卻也曉得他多半出身漢人世家,乃是關東貴族的一份子。隻是,不曉得他為何隱姓埋名躲避在山中,對於往事諱莫如深,一字不提。

在顧尋看來,恐怕也和豪門世家的家族內鬥有關吧?

姓崔的話,是博陵崔?還是清河崔?

有段時間,顧尋一直這樣在想,有時間的話,或許可以派人去黃河以北打探一二,當然,他也知道,有可能是自己想多了。

如今的顧尋,主宰他行動的更多來自於後世的知識,然而,外祖父崔立的教導和傳授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