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第三個人成為鐵匠或銅匠,第四個人成為硝皮者或製革者,皮革是未開他人類的主要衣料。這樣一來,人人都一定能夠把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換得自己所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這就鼓勵大家各自委身於一種特定業務,使他們在穀自的業務上,磨煉和發揮各自的天賦資質或才能。人們天賦才能的差異,實際上並不象我們所成覺的那麼大。人們壯年時在不同職業上表現出來的極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數場合,與其說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說是分工的結果。例如,兩個性格極不相同的人,一個是哲學家,一個是街上的挑夫。他們間的差異,看來是起因於習慣、風俗與教育,而不是起因於天性。他們生下來,在七八歲以前,彼此的天性極相類似,他們的雙親和朋友,恐怕也不能在他們兩者間看出任何顯著的差別。大約在這個年齡,或者此後不久,他們就從事於極不相同的職業,於是他們才能的差異,漸漸可以看得出來,往後逐漸增大,結果,哲學家為虛榮心所驅使,簡直不肯承認他們之間有一點類似的地方。然而,人類如果沒有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和互相交易的傾向,各個人都須親自生產自己生活上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而一切人的任務和工作全無分別,那末工作差異所產生的才能的巨大差異,就不可能存在了。使各種職業家的才能形成極顯著的差異的,是交換的傾向;使這種差異成為有用的也是這個傾向。
許多同種但不同屬的動物,得自天性的天資上的差異,比人類在未受教育和未受習俗熏陶以前得自自然的資質上的差別大得多。就天賦資質說,哲學家與街上挑夫的差異,此猛犬與獵狗的差異,比獵狗與長耳狗的差異,比長耳狗與牧畜家犬的差異,少得多。但是,這些同種但不同屬的動物,並沒有相互利用的機會。猛犬的強力,決不能輔以獵狗的敏速,輔以長耳狗的智巧,或輔以牧畜家犬的柔順。它們因為沒有交換交易的能力和傾向,所以,不能把這種種不同的資質才能,結成一個共同的資源,因而,對於同種的幸福和便利,不能有所增進。各動物現在和從前都須各自分立,各自保衛。自然給了它們各種各樣的才能,而它們卻不能以此得到何種利益。人類的情況,就完全兩樣了。他們彼此間,那怕是極不類似的才能也能交相為用。他們依著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和互相交易的一般傾向,好象把各種才能所生產的各種不同產物,結成一個共同的資源,各個人都可以這個資源隨意購取自己需要的別人生產的物品。